[实用新型]生物质双头压块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6405.7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553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善华;孟令武;井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善华 |
主分类号: | B30B9/28 | 分类号: | B30B9/28;B21D2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0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双头压块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农林废弃物(如稻壳、木屑、秸杆、麦草等)加工成块状的成型机,特别涉及将生物质加工成固形燃料的压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农作物废弃物,如稻壳、秸杆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秸杆的数量在原有的应用领域也出现了过剩的现象,虽然也有将稻壳和秸杆粉碎后添加其它营养成分作为饲料等措施。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量这些废弃物的出路问题。秸杆作为民用燃料由来已久。但秸杆结构松散,密度低,入炉质量少,因此,只适用于分散的农家灶膛,不能用于需要强火力,较长时间燃烧,集中、大热量换热的燃烧设备。扩大秸杆作为燃料使用的范围,具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现在出现了将秸杆压缩压成块后进行燃烧的方式,其压缩机械采用的多为螺杆挤压形式。这种形式的压块机生产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秸杆压块机,将农作物秸杆或林业废弃物压缩成高密度的块,替代煤炭用于较大的燃烧设备或转换为燃气设备,克服现有的秸杆在作为燃料的使用上的局限性,提高秸杆的利用率,节约不可再生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双头压块机,它包括主料仓、挤压成型装置及传输带,传输带连接主料仓与挤压成型装置并将主料仓内的作物秸杆输送给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成型装置主体为架体,它包括两套同样的挤压机构,架体一端安装有飞轮,飞轮由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飞轮的主轴上安装有偏心轮,偏心轮套连接导轴,偏心轮套由偏心轮推动并将转动转化为平动传递给导轴,导轴安装于与架体固定连接的导轴套内,导轴另一端与冲头连接,冲头工作端位于挤压室内;辅料仓与传输带尾部相接,其内部设计有搅拌器,辅料仓下方通过料筒和挤压室相连;挤压室另一端顺序连接有带锥度的成型模和定型模。
上述的生物质双头压块机,其特征在于:辅料仓下方通过顺序相连的一级料筒和二级料筒与挤压室相连,一级料筒和二级料筒内安装有一级传输螺杆和二级传输螺杆;在定型模的未端连接有压块输送管,压块输送管为可开启的上下两瓣式活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适合于各种秸秆原料及木屑等林业废弃物,可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对原料适应性和设备利用率;
2、本机采用双头冲压,单台产量大,每小时最大产量为1000kg,每班组只需4人,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
3、耗电量低,每吨秸秆压块耗电约70kw/h,单位成本在目前市场上压块设备中是最低的;
4、模具寿命长。由于采用冲压成型,模具只做往复运动,摩擦磨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寿命可达500~1000小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挤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料仓2、传输带3、电机4、皮带5、飞轮6、机架7、一级料筒8、辅料仓9、一级传输螺杆10、压块输送管11、定型模12、成型模13、二级传输螺杆14、二级料筒15、冲头16、导轴17、偏心轮套18、主轴19偏心轮20、导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生物质双头压块机,它包括主料仓1、挤压成型装置及传输带2,传输带2连接主料仓1与挤压成型装置并将主料仓1内的作物秸杆输送给挤压成型装置,挤压成型装置主体为架体6,它包括两套同样的挤压机构,架体6一端安装有飞轮5,飞轮5由电机3通过皮带4传动,连接飞轮5的主轴18上安装有偏心轮19,偏心轮套17连接导轴,偏心轮套17由偏心轮19推动并将转动转化为平动传递给导轴16,导轴16安装于与架体固定连接的导轴套20内,导轴16另一端与冲头15连接,冲头15工作端位于挤压室内;辅料仓8与传输带2尾部相接,其内部设计有搅拌器;辅料仓8下方通过顺序相连的一级料筒7和二级料筒14与挤压室相连,一级料筒7和二级料筒14内安装有一级传输螺杆9和二级传输螺杆13;挤压室另一端顺序连接有锥度的成型模12和定型模11,在定型模的未端连接有压块输送管10,压块输送管10为可开启的上下两瓣式活动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善华,未经刘善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6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