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溉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26288.4 | 申请日: | 200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9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白著友;白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著友 |
| 主分类号: | A01G25/09 | 分类号: | A01G25/09 |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庆德 |
| 地址: | 26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溉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的灌溉方法主要有漫灌、微灌和喷灌三种。大水漫灌是我国农业的传统灌溉方法,该方法就是将水用水泵抽到地表,后出的水流推动先出的水流,使大水在向前推动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到地下,从而实现灌溉农作物的作用,大水漫灌的不足之处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且只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微灌是指利用安装在农田里的专用微灌设备将水流对农作物以微小流量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灌溉成本高、灌溉效果一般,且设置在田地里的微灌设备会影响农忙操作,很不方便。喷灌是指利用加压设备将水流加压后通过加装在移动载体上的喷头对农作物进行喷射浇灌的方式,传统喷灌一般都是在动力车上加装储水罐,用水泵加压后进行喷灌,不足之处在于储水罐储水有限,只适于小面积喷灌,且高速喷射出的水柱极易使农作物倒伏,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灌溉面积大,且灌溉时作物不易倒伏的一种灌溉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灌溉机包括移动载体,其结构特点是:移动载体上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固设有与供水管连接的进水接头,喷水管上还均布有喷水嘴。
本结构的灌溉机采用供水管远程供水和喷水嘴均匀喷灌原理进行农田灌溉的。供水管远程供水是指本灌溉机所喷灌的清水是由供水设备通过供水管高压供给的,而不是传统喷灌机中由储水箱供给,所以本灌溉机的供水量比储水罐要大的多,灌溉面积也更大;喷水嘴均匀喷灌是指本喷灌机的喷出的水是由均布在喷水管上的喷水嘴喷出的,多个喷水嘴一起喷水,平均每个喷水嘴的喷水压力要小很多,这样,不但不会冲倒农作物,而且能均匀喷灌,喷水管所经之处皆能灌溉得到,灌溉效果好。在使用本灌溉机时,先将喷水管沿灌溉路径铺设在地面上,然后将喷水管的出水端连接到喷水管的进水接头上,再启动供水设备,这时清水将通过喷水管及喷水嘴喷灌到农田里,在喷灌的同时,需启动移动载体,使移动载体沿供水管慢慢移动,这样供水管就在移动载体的后方弯折转向,并随移动载体一起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作物生长得越来越高,不同农作物之间的高度差别也很大,这样在喷灌时,可以通过随时调整升降机构来调整喷水管的高度,从而满足农作物在不同高度时期的喷灌需求,喷灌效率更高。
作为升降机构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螺柱,螺柱上螺接有螺母,螺母上方的螺柱上套装有滑套,滑套与喷水管连接在一起。
本结构的升降机构通过螺母和螺柱之间螺接关系实现螺母的螺旋升降,螺母在升降的同时将推动滑套一起随螺母上下移动,这样就实现了喷水管的上下移动,该升降机构不但操作省力,而且升降方便,一个人就能操作。
为了提高本灌溉机的喷灌效率,喷水管的端部螺接有延长喷水管,延长喷水管上也均布有喷水嘴,延长喷水管的端部拧紧有密封塞。
一般情况下,本灌溉机一次喷灌的覆盖面积取决于喷水管的长度,喷水管越长,喷灌覆盖宽度越大,同一时间段内的灌溉面积也就越大。在喷水管的端部螺接延长喷水管后,延长了喷水管长度,增大了喷灌宽度,提高了喷灌效率,同样道理,根据需要,延长喷水管的端部还可以螺接下一个延长喷水管;而当不需要延长时,在喷水管或延长喷水管的端部拧紧密封塞即可,这样,喷灌均匀,水流恒定。
为了增强延长喷水管的结构稳定性,延长喷水管和滑套上部拉紧有辅助绳。
喷水管上螺接延长喷水管后,由于自身重力及水管中清水的重力作用,延长喷水管极易向下弯曲倾斜,不但不利于延长喷水管的结构稳定性,从水管喷出的水也不均匀,通过在延长喷水管与滑套上部拉紧辅助绳后,可以有效防止延长喷水管弯曲,对增强灌溉机本身的结构稳定性也非常有利。
为了增强喷水管的支撑能力,喷水管和滑套之间连接有辅助杆。
喷水管不但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来支撑清水的重量,还必须具有支撑延长喷水管的能力,所以在喷水管和滑套之间连接辅助杆后,可以将喷水管与滑套连成一体,提高了喷水管承载延长喷水管的能力,使喷水管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
为了使供水管供水更顺畅,移动载体的后方设有水管换向器,水管换向器包括通过支架连接在一起的前轮和后轮,前轮和后轮的外周上分别设有与供水管配合的前轮槽和后轮槽,支架两侧设有侧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著友,未经白著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6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轮耕作机后轮转向机构
- 下一篇:连栋温室内保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