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蜗心式中心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5281.0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83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曲洪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洪毅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032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蜗心式 中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部件,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蜗心式中心筒。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上使用的分离器,用于收集烟气中大颗粒飞灰,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中心筒是分离器的关键部件,现有的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上安装的中心筒,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炉膛烟气短路,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在使用中发现其不足是:收集的烟气中的飞灰颗粒较大,导致较小颗粒飞灰通过中心筒排入锅炉尾部的烟道内,加剧了尾部受热面的磨损,加大环境污染,浪费资源。虽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尘量较小,但是,随着治理环境标准的提高,这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尘量仍然需要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蜗心式中心筒,它能够提高锅炉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增加循环倍率及灰浓度,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本实用新型为了完成发明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连为一体,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设置过渡连接段,上筒体中心线与下筒体中心线之间设置偏心距,上筒体上端设置加固环。下筒体中部外壁安装第一环状加强筋,第一环状加强筋的空腔内设置第一耐火材料层。下筒体下端外壁安装第二环状加强筋,第二环状加强筋的空腔内设置第二耐火材料层。过渡连接段相对于下筒体的外壁倾斜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中心筒的上下两端圆心设有偏心距离,使锅炉烟气沿螺旋形态旋转时,蜗流中心与蜗心式中心筒的下筒中心部位基本重合,使飞灰更多的进入锅炉炉膛循环燃烧。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筒能够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5%左右,并可提高锅炉热效率2%左右,增加了锅炉炉膛灰浓度,减少了锅炉尾部受热面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不需要改变现有锅炉及分离器的任何尺寸,安装方便,并降低了锅炉的改造成本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中2是上筒体,上筒体2与下筒体5连为一体,上筒体2与下筒体5之间设置过渡连接段7,上筒体2中心线与下筒体5中心线之间设置偏心距H,上筒体2上端设置加固环1。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安装在分离器上,上筒体2与分离器用吊钩相配合,由于上、下筒体不同心,使中心筒的中心部位有一个较大的范围,能够与锅炉中的螺旋形上升的烟气的中心部位保持基本相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中心筒的强度,减少变形,在下筒体5中部外壁安装第一环状加强筋3,第一环状加强筋3的空腔内设置第一耐火材料层4。
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增加中心筒的强度,减少变形,在下筒体5下端外壁安装第二环状加强筋6,第二环状加强筋6的空腔内设置第二耐火材料层8。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渡连接段7相对于下筒体5的外壁倾斜一定角度,这是比较好的方案,其制造使用相对简单。本实用新型中心筒所述的过渡连接段7,也可以不是倾斜状,例如:过渡连接段7呈L型,L型的上端与上筒体2下端连接,L型的横折外端与下筒体5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心筒所述的偏心距H,随锅炉的尺寸变化而变化。大型锅炉使用的蜗心式中心筒的偏心距较大,小型锅炉使用的蜗心式中心筒的偏心距相对较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蒸发量一般为35T/H-700T/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洪毅,未经曲洪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5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键及具该侧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路灯电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