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5055.2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1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苏法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法仁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骨 耳廓 支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雕刻产品,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耳朵再造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
(二)背景技术
镂空透雕雕刻技术是一种雕刻方法,是指在平面或立体材料上的切挖造成的特定孔洞,利用这些孔洞形成艺术图案或画面,使一件原始材料变为设想中的工艺艺术品。如透雕折枝花锁(宋辽金元时代玉器)和中国民间剪纸。
透雕折枝花锁(宋辽金元时代玉器)的镂空技术,主要采用的是钻、锯、磨工艺。
在中国民间剪纸中的镂空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剪刀剪切和刀刻工艺。
目前用于耳朵再造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镂空透雕雕刻加工工艺中,还没有对自体肋软骨进行精细镂空透雕的产品,主要因为耳廓畸形及缺损是耳鼻喉科和整形外科的一大难题,由于耳廓突出于体表表面且形状复杂特别,从美学角度讲要使再造耳廓达到自然、逼真实属不易。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即利用自体肋软骨为材料采用手工技艺的手法,在自体肋软骨上进行精细的雕刻,从而生产出一种全新的立体耳廓支架艺术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包括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软骨支架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底座,相当于耳甲,第二层为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第三层为外耳轮;所述软骨支架的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位置处上分别镂空有洞,形成耳廓的舟状窝腔、三角窝腔、耳甲腔。
本实用新型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对耳轮的位置再增加一层扁形雕刻的、以加高外耳轮的长条状软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雕刻出的耳软骨支架可以表现出极为丰富的层次;另一方面给人以“透气”感,能使视线透过景物、穿过“体身”,感受到纵深空间,使作品更富于立体感。
本实用新型把古代的镂空透雕雕刻技术应用于耳朵再造中软骨支架的雕刻。是耳朵再造技术的一种创新,应用此方法再造的耳廓立体感更好,成功的解决了耳再造技术的雕刻的难题。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下的自体肋软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镂空透雕雕刻技术雕刻好的耳廓软骨支架示意图。
图3为宋辽金元时代玉器”透雕折枝花锁”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对耳轮,3外耳轮,4舟状窝腔,5三角窝腔,6耳甲腔,7长条状软骨。
(五)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包括软骨支架,软骨支架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底座1,相当于耳甲,第二层为对耳轮2和对耳轮上下脚,第三层为外耳轮3;所述软骨支架的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位置处上分别镂空有洞,形成耳廓的舟状窝腔4、三角窝腔5、耳甲腔6;在对耳轮2的位置再增加一层扁形雕刻的、以加高外耳轮2的长条状软骨7。
该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的制作方法如下:(1)根据健耳外形,用透明胶片标记出对耳轮及三角窝的位置,剪出透明胶片模型,量出健耳外耳轮上中下三点至颅侧皮肤的垂直距离。(2)取患者健耳的镜面数码图像,即为需要再造耳的图像,将数码图像输入电脑,打印出立体像片,作为术中指导软骨支架的雕刻。(3)取右侧肋缘切口,根据胶片模型大小切取第7、8肋软骨,根据健耳胶片模型和实际尺寸的患耳像片(健耳镜面像),以及健耳外耳轮到颅侧皮肤的垂直距离,尽量整体雕刻耳支架。耳支架应分为3层,第1层是底座,相当于耳甲,第2层为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第3层为外耳轮。在原有支架的基础上,在对耳轮的位置再增加1层扁形雕刻的长条状软骨以加高外耳轮。(4)我们把古代的镂空透雕雕刻技术应用于耳朵再造中软骨支架的雕刻。在取下的肋软骨上,用透空镂雕的技法在“软骨支架”上镂出一些大洞,形成耳廓的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这样,雕刻出的耳软骨支架可以表现出极为丰富的层次;另一方面给人以“透气”感,能使视线透过景物、穿过“体身”,感受到纵深空间,使作品更富于立体感。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镂空透雕雕刻技术雕刻好的耳廓软骨支架示意图。主要突破在于解决了耳支架雕刻得难题,从而解决了再造耳的形状逼真问题。
按照图3的示意,将我国宋辽金元时代玉器透雕折枝花锁和图2中我们镂空透雕雕刻好的耳廓软骨支架对照比较。使产品自然产生一种仿古逼真的效果,把古人的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现代技术结合,应用于耳朵再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法仁,未经苏法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50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