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板皮旋切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24961.0 | 申请日: | 200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69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生 |
| 主分类号: | B27L5/02 | 分类号: | B27L5/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德山 |
| 地址: | 273400山东省费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板皮旋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板皮旋切机,特别是一种通过变距丝杠推进切削刀的板皮旋切机,属于圆木制皮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卡板皮旋切机推进切削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凸轮盘式推进方式,木材在旋切过程中,直径的变化是呈加速减小的,所以普通推进机构像丝杠,齿轮,齿条等,无法满足要求,而凸轮盘则可满足需要。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又造成钢材的浪费;另一种是液压式推进方式,它利用液压设备推进切削刀,使切削刀切入木材,通过木材旋转,使切削刀沿木材外缘逐渐切削木材生产板皮,但该装置受木材木质的影响,容易导致切削刀推进速度不均匀,从而使生产出的板皮产品厚薄不均,平整度无法达到使用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板皮旋切机。该新型板皮旋切机刀架推进机构用变距丝杠推进切削刀,生产出的板材厚度均匀,平整度好。
新型板皮旋切机,它由架体、双辊、单辊、切削刀、减速装置和推进装置组成,双辊设置于架体的一侧,推进装置设置于架体底部,单辊固定于推进装置上,切削刀设置于单辊的下部并通过推进装置与架体相连接,双辊通过减速装置与推进装置连接,所述的推进装置由刀体架、导轨和变距丝杠组成,导轨固定于架体底部,刀体架与导轨滑动连接,切削刀与单辊固定于刀体架上,变距丝杠的一端固定于刀体架上,另一端与减速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减速装置由减速齿轮和角向齿轮(锥齿)构成,减速齿轮固定于双辊的辊轴和变距丝杠端部,减速齿轮通过角向齿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机可带动双辊和丝杠同时转动,从而使与丝杠相连的刀体架沿导轨运动,并最终控制并调节切削刀的位置,切削出厚薄均匀的板皮。
本实用新型利用变距丝杠对切削刀的位置进行调节,较传统液压调节方式,切削刀的位置变化平缓,切削出的板皮厚薄均匀,平整度好;较传统的凸轮盘式调节方式,成本造价低,更易于推广使用,经测算,每台变距丝杠旋切机可节省钢材100余公斤,加工成本可以降低500元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变距丝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架体,2、双辊,3、单辊,4、切削刀,5、板皮,6、导轨,7、变距丝杠,8、减速装置,9、杠丝,10、倾角,11、刀体架,12、木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新型旋切机,它由架体1、双辊2、单辊3、切削刀4、减速装置8和推进装置组成,双辊2设置于架体1的一侧,推进装置设置于架体1底部,单辊3固定于推进装置上,切削刀4设置于单辊3的下部并通过推进装置与架体1相连接,双辊2通过减速装置8与推进装置连接,所述的推进装置由刀体架11、导轨6和变距丝杠7组成,导轨6固定于架体1底部,刀体架11与导轨6滑动连接,切削刀4与单辊3固定于刀体架11上,变距丝杠7的一端固定于刀体架11上,另一端与减速装置8相连接。所述的减速装置8由减速齿轮和角向齿轮构成,减速齿轮固定于双辊2的辊轴和变距丝杠7端部,减速齿轮通过角向齿轮连接。
为保证板皮5厚度均匀,变距丝杠7的杠丝9的间距变化应与木材12周长缩小的速度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机8可带动丝杠7转动,从而使与丝杠7相连的刀体架11沿导轨6运动,并最终调节切削刀4的位置,将木材12切削成厚薄均匀的板皮5。
实施例2
新型旋切机,它由架体1、双辊2、单辊3、切削刀4、减速装置8和推进装置组成,双辊2设置于架体1的一侧,推进装置设置于架体1底部,单辊3固定于推进装置上,切削刀4设置于单辊3的下部并通过推进装置与架体1相连接,双辊2通过减速装置8与推进装置连接,所述的推进装置由刀体架11、导轨6和变距丝杠7组成,导轨6固定于架体1底部,刀体架11与导轨6滑动连接,切削刀4与单辊3固定于刀体架11上,变距丝杠7的一端固定于刀体架11上,另一端与减速装置8相连接。
减速装置8由减速齿轮和链条组成,减速齿轮固定于双辊2的辊轴和变距丝杠7端部,减速齿轮通过链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生,未经李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4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交互调变干扰的方法及其所应用的信号接收器
- 下一篇:开关电源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