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4880.0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798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于新安;盖少旭;刘美兴;孙新航;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信远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C21D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山东省烟台市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 机床 调式 双向 浮动 定位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动定位装置,属于定位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加工大型齿圈类零件的淬火机床其淬火线圈只在固定的位置做上下往复运动,零件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局部加热,零件齿廓受热变形,因淬火线圈的运动位置不能同步变化,导致淬火距离波动较大,零件的淬火质量难以保证,设备故障率较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淬火距离,从而保证零件淬火质量的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一层浮动装置1与二层浮动装置2,在二层浮动装置2上固定有用于安装淬火机构的平台3,平台3上设有一层微调平台4与二层微调平台5,二层微调平台5上设有用于安装淬火线圈的平台6,一层微调平台4一侧设有微调手轮8,二层微调平台5一侧设有微调手轮7。
一层浮动装置1与二层浮动装置2上分别设有一层阻尼调节柄10和二层阻尼调节柄9,可消除定位装置不必要的振幅,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是一种仿形定位装置,主要应用于加工大型齿圈类零件的淬火机床,通过定位杆,可双向跟踪零件齿形变化,精确控制淬火距离,使零件获得良好的淬火质量;该装置共分四层,第一二层是双向浮动层,通过手柄可调节阻尼系数,既可保证跟踪定位的同步性,又可消除不必要的振幅,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第三四层是距离微调层,通过调节手柄可调节定位杆和淬火线圈的相对距离,以满足不同型号零件的淬火工艺要求。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安装示意图。
在图中,1、一层浮动装置,2、二层浮动装置,3、安装淬火机构的平台,4、一层微调平台,5、二层微调平台,6、安装淬火线圈的平台,7、二层微调手轮,8、一层微调手轮,9、二层阻尼调节柄,10、一层阻尼调节柄。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参考图1、2、3,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一层浮动装置1与二层浮动装置2,在二层浮动装置2上固定有用于安装淬火机构的平台3,平台3上设有一层微调平台4与二层微调平台5,二层微调平台5上设有用于安装淬火线圈的平台6,一层微调平台4一侧设有微调手轮8,二层微调平台5一侧设有微调手轮7,一层浮动装置1与二层浮动装置2上分别设有一层阻尼调节柄10和二层阻尼调节柄9,可消除定位装置不必要的振幅,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工作时,先将淬火线圈安装在工作台6上,再将淬火机构安装在平台3上,当淬火定位点定好工作点后,通过微调手轮8带动一层微调平台4在X方向移动,通过微调手轮7带动二层微调平台5在Y方向移动,保证工作间隙在规定的工作值;淬火时,在一层浮动装置1及安装在平台3上的定位杆的共同作用下,使淬火线圈在X方向移动;在二层浮动装置2及安装在平台3上的定位杆的共同作用下,使淬火线圈在Y方向移动,这样淬火线圈就可以在X、Y两个方向上精确跟踪齿形变化,完成淬火的工作。
本实施例淬火机床可调式双向浮动定位装置是一种仿形定位装置,主要应用于加工大型齿圈类零件的淬火机床,通过定位杆,可双向跟踪零件齿形变化,精确控制淬火距离,使零件获得良好的淬火质量;该装置共分四层,第一二层是双向浮动层,通过手柄可调节阻尼系数,既可保证跟踪定位的同步性,又可消除不必要的振幅,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第三四层是距离微调层,通过调节手柄可调节定位杆和淬火线圈的相对距离,以满足不同型号零件的淬火工艺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信远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信远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4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