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漂流式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23904.0 | 申请日: | 2009-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7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评;崔江杰;李冲;曹翰林;肖乃东;付敬;王洪波;连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德山 |
| 地址: | 250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流 净化 河流 污染 水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污染水体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漂流式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装置,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地表水体污染的不断加重,许多人使用生物膜工艺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和净化,如采用生物填料、卵石填料、生物活性炭等,在污染水体附近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微污染水体引入污水处理厂经过上述方法的处理后再排入水体中。这种方法属于间接处理微污染水体,效果不理想,投资也很大。人们又想出用浮筒连接生物填料放置于水体上对微污染水体进行直接处理,虽然属于直接处理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浮筒漂浮在河道水面上会影响河道航运功能,并且浮筒漂浮在水面上会引来并造成大量浮游植物的繁殖,反过来又会影响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漂流式能够净化、处理河流微污染水体的装置。
一种漂流式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装置,它由底座、连接条和填料块组成,连接条的一端固定于底座上,填料块固定于连接条上。
所述的固定块顺次固定于连接条上。
所述的连接条为尼龙绳。
所述的填料块为塑料泡沫。
所述的底座为水泥块。
用尼龙绳将塑料泡沫串接,并将串接好的填料铺设于河流当中,填料随水流自由漂动,形成漂流式填料,尼龙绳低端连接在水泥块上;如果需要净化河流面积较大,可以将多个漂流式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装置的水泥块串接起来,铺设于河床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填料可随水深和水流进行自由漂动,不影响河流航运和泄洪功能,利用漂流式填料对微污染水体进行直接的净化处理,即在填料表面以微污染水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自然培养挂膜后,利用漂流式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染物质的吸附降解作用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对水中污染物质CODMn(化学需氧量)、NH4+-N(氨氮)、TN(总氮)和TP(总磷)均有一定程度的净化。该漂流式填料通过一端固定在底部的水泥块上,另一端及整个由尼龙绳串接起来的塑料泡沫填料串可以在水体中任意漂动,对水流的阻力小,不影响航运和泄洪,并且选择的塑料泡沫,其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微生物附着,能够加强对污染物质的降解。另外,采用废弃的塑料泡沫做填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该方案具体的结构很简单,也易于加工,所选择的填料较普遍,价格低廉,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漂流式填料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漂流式填料放置于河床中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示意图;
其中:1、填料块,2、连接条,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所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漂流式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装置,连接条2将正方体结构的填料块1串接,连接条2底部固定在底座3上(如图1),并用绳4将底座3串接起来,将串接好的底座3放置在河床底部,两端用楔子5固定(如图2);由于漂流式填料中的连接条2选用尼龙绳,填料块1选用塑料泡沫,由于尼龙绳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柔性,可随着水流的流动而自由摆动(如图3),不影响船舶往来。
将漂流式填料固定连接在河床底部,使其在水流中自由地摆动,漂流式填料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首先要经过塑料泡沫填料的生物富集阶段,使填料上附着大量的对污染物质直接进行净化作用的微生物群落,即俗称挂膜。挂膜的好坏决定该漂流式填料对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该过程一般采用非人工控制条件下的自然培养挂膜,以污染水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水量为缓流水体的自然流量,以CODMn、NH4+-N、NO2-N/NO3-N、TN、TP的变化及填料上生物的变化特征来表征填料上生物富集的历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3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