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排液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23627.3 | 申请日: | 200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1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程正全;李新华;高广启;马珍福;杭发琴;郭海滨;徐文庆;刘常福;马恩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18 | 分类号: | E21B43/18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京兰 |
| 地址: | 257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排液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的采油设备,特别是连续排液车,既可用于探井作业试采井下原油,也可用于油井压裂后快速排液。
背景技术
油井试油试采作业是一项重要的探井工作。目前的试油方式较原始,井下采用皮碗抽子抽汲原油,由于抽子漏失严重,排液效率低。地面采用通井机作为动力,需要人工不停地手动换向操作,不能连续排液。已有的类似采油车和捞油车适用于低产井的采油作业,其井下也是采用皮碗抽子抽汲原油,地面人工手动操作控制系统实现排液。这两种排液方式由于皮碗抽子易损、易漏,需频繁更换,导致排液效率低、费用高。其次由于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动力进行换向,使得工人劳动强度大,导致排液不能连续,降低了排液效率。因此现有的排液设备和方法不能实现经济高效排液,已不能满足探井试油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连续排液车,井下采用杆式抽油泵进行抽汲,利用车辆提供的动力以及与车载试油试采排液设备,实现试油试采连续排液,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本技术解决方案可实现上述目的:连续排液车包括绞车、井架、井架液压装置,车辆传动轴依次与分动箱和发电机组连接,操作控制柜与发电机组和排液拖动装置连接,排液拖动装置与绞车连接。发电机组为排液拖动装置供电,绞车与排液拖动装置连接,由绞车带动井下抽油泵抽汲,从操作控制柜设置井下抽油泵的抽汲冲程冲次,实现自动连续排液的试油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
1、由分动箱进行排液作业与行车动力切换,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输送给排液拖动装置的电机,带动排液拖动装置运转,进而带动绞车和井下抽油泵工作。
3、排液拖动装置由操作控制柜控制电机换向,克服了现有采油车机械传动不能实现频繁换向的缺点,实现了柔性换向;
4、由操作控制柜调节电机的运行速度及换向间隔时间来设置井下抽油泵的抽汲冲程冲次,可实现自动连续抽汲排液;
5、抽油泵冲程冲次调节、电机换向控制、刹车机构控制及分动箱控制均集中在操作控制柜中,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易于现场操作;
6、连续排液车提高了排液效率、降低了运行费用,并且减轻了工人工作强度;
7、可对油井压裂后进行快速排液,缩短排液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1和附图2,连续排液车包括绞车9、井架2、井架液压装置10,车辆传动轴5依次与分动箱6和发电机组7连接,车上还设有操作控制柜11和排液拖动装置,操作控制柜11与发电机组7和排液拖动装置连接,排液拖动装置与绞车9连接。排液拖动装置包括电机13、刹车机构14、减速器15、联轴器16和升距减速箱8,电机13依次连接刹车机构14、减速器15、联轴器16和升距减速箱8。绞车9的主轴与升距减速箱8的输出端连接,对绞车9的起、下速度进行控制。发电机组7和排液拖动装置的电机13连接。操作控制柜11内装有控制芯片,通过电缆与发电机组7、分动箱6、刹车机构14、井架液压装置10和电机13连接,从而可以对发电机组7、分动箱6、刹车机构14、井架液压装置10和排液拖动装置进行调控,由操作控制柜11调节电机13的运行速度及换向间隔时间来设置井下抽油泵的抽汲冲程冲次,可实现自动连续抽汲排液,现场操作方便。
车辆选用斯太尔型载重车,指深指重装置1安装于井架2顶端,前支架4安装于车辆底盘3前部,井架液压装置10固定在井架2和车辆底盘3之间;发电机组7与分动箱6连接,分动箱6与车辆传动轴5连接。散热柜12为发电机组7散热。试油试采作业时,操作井架液压装置10,使井架2起升到作业位置并固定。操作分动箱6使车辆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组7发电供给电机13,电机13带动减速器15,并通过联轴器16、升距减速箱8带动绞车9旋转,钢丝绳缠绕在绞车9上,通过提升、下放钢丝绳实现井下抽油泵的往复运动。通过操作控制柜11的操作,可以调节井下抽油泵的冲程冲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3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钻井眼补偿电磁波电阻率测量装置
- 下一篇:套管补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