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2745.2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99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鹏;张慧芬;李菲;曾庆辉;刘孟;张刚;曹方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38/24 | 分类号: | H01F38/24;G01R15/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勇 |
地址: | 2515***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互感器 抗振隔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压互感器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如附图1所示。这种方式是将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接成Y型之后形成电压互感器中性点,然后与大地做可靠连接。这种接线方式最突出的缺点有二:一是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电压升高,易造成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烧毁。二是电力系统存在直流分量时,直流分量会通过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线流经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造成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60kV及以下额度的电压互感器抗击电力系统振荡以及隔离电力系统直流分量,从而保护电压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所述电压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中性点经抗振隔直装置接地,抗振隔直装置由串联的抗振电阻、隔直电容和单相电压互感器组成。
所述抗振电阻、隔直电容和单相电压互感器串联顺序任意,串联后首端和尾端分别有引出线,首端引出线与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连接,尾端引出线接地。
本实用新型在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连接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它由抗振电阻、隔直电容、单相电压互感器三部分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1)当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电力系统对地电压可能会升高到很高的幅值,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承受的电压就会升高,造成损坏。而单相电压互感器和抗振电阻的串入使这种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对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的危害。(2)由于隔直电容的存在,使电力系统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直流电流无法通过隔直电容,无直流电流流经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从而保护电压互感器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的电压互感器中性点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2.中性点,3.地线,4.单相电压互感器,5.抗振电阻,6.隔直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2中,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为一体化装置,其内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单相电压互感器4、抗振电阻5、隔直电容6,三个元件串联,其顺序可以互换,最后在首、尾元件的两端引出两根引线。现场使用时,将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的一端连接在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1的中性点2,另一端连接在原电压互感器接地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济南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2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