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塔的珠栅形点滴颤动式淋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22343.2 | 申请日: | 2009-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708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8F25/02 | 分类号: | F28F25/02;F28C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353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塔 珠栅形 点滴 颤动 式淋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的淋水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横流式冷却塔的点滴式淋水装置。
背景技术
横流式冷却塔是指水流从塔上部垂直落下,空气水平流动通过淋水填料,气流与水流正交的冷却塔。
淋水装置是冷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扩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延长空气和水的接触时间,淋水装置上述功能的优劣决定了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现有的冷却塔淋水装置,按照换热的形式大致可分点滴式和薄膜式两大类型,一类是点滴式淋水装置,常用木竹板条、水泥网格、塑料管、塑料格栅,水平或倾斜放置在淋水的通道上,淋水被溅散成无数细小的水滴,亿万个细小水滴可与空气直接接触,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另一类是薄膜式淋水装置,结构特点是在塑料片上有斜波、梯形波、人字波,将这种塑料片竖立或倾斜放置在淋水通道上,淋水在塑料片的两侧形成两层薄的水膜,冷空气经过水膜时将热水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薄膜式淋水装置因通风阻力大造成耗能高,易积垢堵塞从而对水质要求较高,故一般仅适用于逆流式冷却塔;横流式冷却塔一般采用点滴式淋水装置。点滴式淋水装置的技术关键是淋水能否在淋水装置表面发生大量的飞溅,产生又多又小的小水滴,进而与空气可以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从横流式冷却塔出现,工程技术人员就在探索和研究适用于横流式冷却塔的新型淋水装置,寻求较为理想的结构形式,提高横流式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点滴式冷却原理,提供一种能用于横流式冷却塔的结构新颖、冷却效率高的新型点滴颤动式淋水装置。
一种珠栅形点滴颤动式淋水装置,包括聚氯乙烯框架、聚氯乙烯珠杆、陶瓷珠、弹性橡胶连接柱;所述的聚氯乙烯珠杆固定于聚氯乙烯框架上,陶瓷珠固定于聚氯乙烯珠杆上,聚氯乙烯框架上设置有凹槽,聚氯乙烯框架通过固定于凹槽之间的弹性橡胶连接柱连接。
所述的聚氯乙烯框架厚度为陶瓷珠直径的一倍。
所述的凹槽设置于聚氯乙烯框架四个角的上下两面。
所述的凹槽为圆形凹槽。
聚氯乙烯珠杆具有弹性,弹性橡胶连接柱使框架具有弹性,这两层因素使淋水装置主体富有弹性。当从塔顶垂直落下的水溅击其上时,框架、珠杆和珠子产生连续弹性颤动,从而使水滴被反弹向上方,溅散起无数细小水滴;小水滴和侧面吹进来的冷空气相遇经过热交换,然后在空间相碰撞结合成大的水滴,再滴落到下一层淋水装置上并被下一层淋水装置再次溅起,从而延长了水滴在淋水装置中停留的时间,使热水和冷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提高了淋水装置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腐蚀组件的淋水装置,冷却塔内是一个潮湿、风吹、闷热的易腐蚀环境,本淋水装置的全部组件,聚氯乙烯框架、聚氯乙烯珠杆、陶瓷珠、弹性橡胶连接柱都是耐腐蚀材料,并且安装时无需螺栓等金属零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传统陶瓷填料的创新使用方式,陶瓷环、珠、柱和片是塔填料历史上应用最早的填料,具有亲水性好、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多用于填料塔。把陶瓷珠穿在聚氯乙烯珠杆上构成淋水填料用于冷却塔,设计构思新颖,利用了陶瓷环的优点,拓展了陶瓷环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淋水装置平面图
图2是淋水装置A-A剖面图局部
图3是淋水装置组装示意图
图4是凹槽B-B剖面示意图
其中:1、聚氯乙烯框架,2、聚氯乙烯珠杆,3、陶瓷珠,4、凹槽,5、弹性橡胶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冷却塔的珠栅形点滴颤动式淋水装置,包括聚氯乙烯框架1、聚氯乙烯珠杆2、陶瓷珠3、凹槽4、弹性橡胶连接柱5;所述的聚氯乙烯珠杆2固定于聚氯乙烯框架1上,陶瓷珠3固定于聚氯乙烯珠杆2上,聚氯乙烯框架1上设置有凹槽4,聚氯乙烯框架1通过固定于凹槽4之间的弹性橡胶连接柱5连接。所述的聚氯乙烯框架1厚度为陶瓷珠3直径的一倍。所述的凹槽4设置于聚氯乙烯框架1四个角的上下两面。所述的凹槽4为圆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未经山东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2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