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掺水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2178.0 | 申请日: | 200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29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邓清峰;谢少波;张勇;苟小东;王波;刘晓红;贾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清峰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3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山东省滨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生产用装置,尤其是掺水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生产中,部分油井所采原油含水低、粘度大,井口回压高。此时,需要向油井输油管线内的原油掺水。在目前的掺水作业中,由于控制掺水量的阀门和流量计容易损坏,往往不能及时掌握掺水量,造成掺水过多,使得原油后续的处理成本增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油井掺水调节器,以有效调节掺水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油井掺水调节器,它有进水管连接在外壳前部,外壳内安装有套筒,套筒内安装的工作筒前端固定有陶瓷水嘴、后端封闭,工作筒、套筒、外壳上分别有出水孔与外壳上连接的出水管的内腔相通,进水管内腔与套筒内腔以及陶瓷水嘴内孔、工作筒内腔相通,套筒后端上安装有堵塞器,堵塞器外面有卸压丝堵安装在外壳后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油井掺水调节器,可以通过选用不同内孔孔径的陶瓷水嘴来调节掺水量,控制较为准确,实现了对掺水量的有效调节。且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油井掺水调节器,它有进水管1连接在外壳6前部,外壳内安装有套筒7,套筒内安装的工作筒17前端固定有陶瓷水嘴3、后端封闭,工作筒、套筒、外壳上分别有出水孔5与外壳上连接的出水管4的内腔相通,进水管内腔与套筒内腔以及陶瓷水嘴内孔、工作筒内腔相通,套筒后端上安装有堵塞器10,堵塞器外面有卸压丝堵11安装在外壳后部。
使用时,将进水管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将出水管通过管路与油井的输油管线连接。水就会经进水管、套筒内腔、陶瓷水嘴内孔以及工作筒、套筒、外壳上的出水孔进入出水管,最终进入输油管线。可根据油井的出油情况测算出所需的掺水量,再根据掺水量确定陶瓷水嘴内孔的孔径。换用孔径不同的陶瓷水嘴就可调节掺水量。显然,孔径越大,掺水量就大。
在所述的堵塞器10内安装有弹簧14,穿过弹簧的顶杆13的前部固定有挡盘15、后端固定有接头12,通过轴9铰接在堵塞器前部的凸轮8安装在套筒内壁上的凹槽16上。这种堵塞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目前油田用的偏心配水器上的相同。即凸轮卡在凹槽16内,顶杆的前端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在凸轮的尖端,实现凸轮的定位,进而实现堵塞器与套筒的连接、定位。需要取下堵塞器时,通过接头向后拉动顶杆,使顶杆的前端与凸轮脱离,解除对凸轮位置的限制。凸轮摆动后,不再卡在凹槽16内,这样就可将堵塞器取下。显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堵塞器,只要能够完成对套筒的堵塞即可。
在所述陶瓷水嘴3的前面有滤网2安装在套筒7内。滤网可起到对水的过滤作用。
在工作筒的出水孔两侧可分别安装有密封圈18。
所述的前端、后端等均是相对于这种掺水器上的进水管端而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清峰,未经邓清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21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生物驱油自吸式空气注入装置
- 下一篇:油水井井口简易手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