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拌热冷凝圈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22007.8 | 申请日: | 2009-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2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阿蓝威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 |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 地址: | 25221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仪表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自拌热冷凝圈装置。
背景技术
测量装置在测量高温蒸气、高温液体等高温介质时,为了防止高温介质损坏仪表,会在测量仪表与被测设备间设置冷凝圈。现有的仪表冷凝圈大多采用单管盘绕一周而成,在夏季时其能使冷凝圈内的高温介质有效冷凝,但是在冬季没有拌热的情况下现有冷凝管的单管部容易结冰,而结冰膨胀会导致仪表失灵、损坏。为此,往往需要在冷凝圈上安装专门的拌热装置,现有的拌热方式有蒸汽拌热、电拌热等,但是以上拌热装置存在一次性投入较高、维护费用高、能源消耗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拌热冷凝圈装置,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利用高温介质自身热量在冬季时自拌热,无需外部能量,可以有效防止冷凝圈在冬季时结冻损坏。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拌热冷凝圈装置,包括盘绕一圈的冷凝圈,还包括双控阀,双控阀上分别开设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进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出口连接,第二管路上安装第二阀门,第二出口与冷凝圈一端连通,进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出口连接,第一管路上安装第一阀门,第一出口与盲管式自拌热管连通,盲管式自拌热管围绕固定在冷凝圈单管部外部。第一阀门是上下直通式阀门。第一阀门垂直于第一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高温介质自身热量在冬季时自拌热,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凝圈结冰损坏,提高冷凝圈的使用寿命;完全利用高温介质自身热量,无需能源消耗,维护成本低;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不足电拌热的1/10;安装简单,与普通冷凝圈安装方式一样;使用方便,无蒸气冷凝水排放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有盘绕一圈的冷凝圈4,冷凝圈4由于盘绕一圈,所以存在单管部11和双管重叠部1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双控阀7,双控阀7上分别开设进口8、第一出口2和第二出口5,进口8通过第二管路9与第二出口5连接,第二管路9上安装第二阀门6,第二出口5与冷凝圈4一端连通,冷凝圈4另一端与检测装置连接,第二阀门6控制进入冷凝圈4内液体或气体量。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口8通过第一管路10与第一出口2连接,第一管路10上安装第一阀门1,第一出口2与盲管式自拌热管3连通,盲管式自拌热管3围绕固定在冷凝圈4单管部11外部。第一阀门1控制进入盲管式自拌热管3的高温介质量。本实用新型所述盲管式自拌热管3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管,盲管式自拌热管3拌热冷凝圈4后高温介质遇冷冷凝为液体或较冷的液体,冷凝的液体顺着盲管式自拌热管3流回被测设备,然后新的高温介质顺着盲管式自拌热管3内壁上行,拌热冷凝圈4遇冷后凝结重复上述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特征在于:为了保证第一阀门内部不会有液体积存,第一阀门优选采用上下直通式阀门,高温介质冷凝后可以顺利沿第一管路10流回被测设备内。本实施例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垂直于第一管路10,可以进一步防止介质存积在第一阀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阿蓝威分公司,未经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阿蓝威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2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油发动机的油耗计量仪
- 下一篇:大型列管石墨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