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馈式抽油泵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21413.2 | 申请日: | 2009-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44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陶丽霞;王猛;赵保东;欧浩武;石世珍;郭贵霞;于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飞 |
| 主分类号: | F04B47/02 | 分类号: | F04B47/02;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51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油田采油用的抽稠油的工具,是一种反馈式抽油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馈式抽油泵是由两台泵径不同的抽油泵串联组成,通过面积差和压力差产生向下的推力,因此,必需有一台泵是小泵,由于小泵的外径小,刚度和强度低,抗压和抗拉能力低,不能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许多需要分层采油的井不能使用。一般的反馈式抽油泵的阀球安装在柱塞上,受泵径限制,阀球直径较小,在稠油里很容易工作不灵,引起油井不出油。中国专利申请200620085231.8底部加重抽油泵,阀体为偏心结构,进油阀球直径不受泵径限制,增大了进油阀球直径,使其在稠油井中工作灵活,关闭即时,提高了抽油泵的可靠性,但它也受套管直径限制,进油阀球直径增大的空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反馈式抽油泵,可以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进油阀球直径不受泵径限制,可以增大进油阀球直径,使其在稠油井中工作灵活,关闭即时,提高抽油泵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上泵筒、上柱塞、出油阀、下泵筒、下柱塞组成,上柱塞与出油阀连接,出油阀下部与下柱塞连接,上柱塞处于上泵筒内,下柱塞处于下泵筒内,还有连接管、流道接头、分流接头、进油阀,上泵筒下部与连接管上部连接,连接管下部与流道接头上部连接,流道接头下部与分流接头的大螺纹连接,下泵筒下部与分流接头上部连接,分流接头下部与进油阀连接,分流接头上有侧流道,侧流道与进油阀相通,分流接头上有竖流道,竖流道与下泵筒相通。
出油阀为连动环阀。
上柱塞上部有锥形口。
所述的出油阀内有复位弹簧。
所述的进油阀内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管承受轴向力,下泵筒不承受轴向力,因此,可以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进油阀安装在下部,不受泵径限制,在现有套管井内可以将阀球直径增大到足够大的直径,使其在稠油井中工作灵活,关闭即时,大大提高了抽油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装配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装配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进行说明。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由上泵筒1、上柱塞2、出油阀3、连接管4、下泵筒5、下柱塞6、流道接头7、分流接头8、进油阀9组成,上柱塞2下部与出油阀3上部连接,出油阀3内有复位弹簧,有利于阀球及时关闭,出油阀3下部与下柱塞6连接,上柱塞2处于上泵筒1内,下柱塞6处于下泵筒5内,上泵筒1下部与连接管4上部连接,连接管4下部与流道接头7上部连接,流道接头7下部与分流接头8的大螺纹连接,下泵筒5下部与分流接头8上部连接,分流接头8下部与进油阀9连接,进油阀9内有复位弹簧,有利于阀球及时关闭,分流接头8上有侧流道10,侧流道10与进油阀9相通,分流接头8上有竖流道11,竖流道11与下泵筒5相通,竖流道11与套管相通。上柱塞2上部与抽油杆连接,抽油杆上行时带动上柱塞2、出油阀3、下柱塞6上行,出油阀3关闭,进油阀9打开,井液经进油阀9、侧流道10和下泵筒5与连接管4之间的环形通道进入到出油阀3之下,进液面积为上柱塞2与下柱塞6的面积差。抽油杆下行时,上柱塞2、出油阀3、下柱塞6下行,出油阀3打开,进油阀9关闭,进入到出油阀3之下的井液排至泵上。下柱塞下部与油井套管联通。下行时上柱塞2与下柱塞6的面积差承受排出压力,下柱塞6下端面承受油井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油井压力,从而形成向下的反馈力,使抽油杆顺利下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飞,未经陈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1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蓄能液压工作装置
- 下一篇:带有轮辐式消音槽的圆锯片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