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播种机精密排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1268.8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93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耿端阳;王相友;杨自栋;夏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04 | 分类号: | A01C7/04;A01C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机 精密 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精密排种器,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种器作为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国家标准对排种过程的单粒率和种子破损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出现种子破损,则必然不能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如果出现排种孔不能充种或充种多粒,则会导致漏播或重播问题的出现,不能满足播种精度要求。
为了保证种子的顺利充填并避免对种子的损伤,专利97220446.6将水平圆盘时排种器改为锥盘式结构,改善了种子的充填效果,但是由于种子破损主要发生在刮种和投种阶段,所以该结构不能抑制传统水平圆盘式排种器工作过程对种子的损伤;另外,由于该排种孔为柱形排种孔,所以更不能保证排种孔单粒充孔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不仅便于排种孔的充填,而且有利于清除多余的种子,并减少了排种过程对种子损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孔单粒的精密播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减少播种过程种子损伤并保证单粒充种的播种机精密排种器。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种子筒、排种盘、投种板、刮种器和投种器,其中投种板贴紧种子筒底部水平轴承安装在转轴上,排种盘位于种子筒内,经键水平固定在转轴上,底部与投种板贴近,排种盘的周围均匀分布有排种孔,投种板上的投种孔与排种孔位于同一圆周上,刮种器固定在种子筒内壁上,底部贴近排种盘,设有弹簧的投种器安装在刮种器内,底部压紧在排种盘设有排种孔的圆周上,其特征在于:排种盘呈圆台形,刮种器迎向排种盘转动方向的侧面与垂直面呈锐角。
所述的播种机精密排种器,刮种器迎向排种盘转动方向的侧面与经过该侧面底边的垂直面呈锐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排种盘呈圆台形,周围均匀分布有排种孔,这样不仅保证了种子能自动流向排种盘周围,而且由于排种盘呈圆台形,排种孔具有比普通孔更大的开口,单粒充种方便可靠,保证了播种机的精度要求;
2、刮种器与圆台形排种盘贴近,不仅可以刮去排种孔多余的种子,而且减小了对种子损伤,防止了破损种子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种子筒 2、排种盘 3、投种板 4、刮种器 5、投种器 6、转轴 7、排种孔 8、投种孔 9、弹簧 10、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投种板3贴紧种子筒1底部水平轴承安装在转轴6上,圆台形排种盘2位于种子筒1内,经键水平固定在转轴6上,底部与投种板3贴近,排种盘2的周围均匀分布有排种孔7,投种板3上的投种孔8与排种孔7位于同一圆周上,刮种器4固定在种子筒1内壁上,底部贴近排种盘2,刮种器4迎向排种盘2转动方向的侧面与经过该侧面底边的垂直面呈锐角,设有弹簧9的投种器5安装在刮种器4内,底部压紧在排种盘2设有排种孔7的圆周上。
工作时,排种盘2在转轴6的带动下旋转时,种子筒内的种子在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流向排种盘2周围,由于该排种盘2的排种孔7为开口更大的异型孔,所以种子更容易充满排种孔7;当充满种子的排种孔7转到刮种器4位置时,在刮种器4的作用便可以将多余的种子刮去。在此过程,由于该排种孔7口为斜向异型孔,所以在刮种时不仅便于把多余的种子刮去,而且可以减小对种子的损伤,防止了破损种子的出现。当被刮种器4刮过仅剩一粒种子的排种孔7转到投种孔8位置时,在投种器5的作用下便可将种子投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1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