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更换褥单的活动床面护理床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1125.7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439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冠立 |
主分类号: | A61G7/047 | 分类号: | A61G7/047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252400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更换 褥单 活动 护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具,尤其涉及病人护理用床。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病房用床虽然品种不少,可折叠、可躺坐、可推动、可翻转,但是缺少专门用于更换褥垫褥单的病床。长期卧床的病人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危重病人连翻身都要别人协助,瘫痪病人常年卧床,一切都需要人护理。病床上的褥垫、褥单污染后,不及时更换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和情绪。更换时需要把病人抬起来,撤掉脏褥垫褥单,再换上干净褥垫褥单,至少得两三个人才行,一个人很难办到,每换一次都是又累又麻烦。这种方式长年累月对于病人是一种痛苦,对于护理人员是一种负担,住家病人缺少人手护理更是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专用护理床,适于为长期卧床病人更换褥垫褥单,操作省力便捷,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护理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设计一种可自动更换褥单的活动床面护理床,由床框、托架、卷条式床面、床架配合组装构成,床框为长方形金属框架,架设在床架上,设置在床框内两侧的铰链与中间纵向托轴连接构成托架,托轴为一组长芯转轴,托轴之间留有空隙,轴端芯杆互相连接,中间侧面的主动铰链装设纵向控制杠,下面安有电机,卷板条床面由若干长板条并排连接,背面横向固定数条卷簧带钢组成左右两块,铺设在托架上,外侧端与床框的边框连接固定,内侧端分别穿过相邻托轴之间的空隙中向下面伸出,各自与托架下面的卷板轴相连接。铰链为链杆与链节构成的菱形铰链,横向连接设置在床框中,链杆顶面装设钢球,外侧链节与床框的边框连接固定,中间链节互相连接,内侧链节与相邻托轴相连接。托轴为一组带芯轴杆的活动转轴,托轴两端的芯轴杆端面由连杆连接固定,从中间托轴到伸向两侧下方的托轴自上而下形成对称的“A”字形结构,外侧的两只卷板轴设在托架下面,托轴之间留有空隙。主动铰链的控制杠一端为螺杆,套装主动铰链的纵向螺套,另一端杠颈配装轴承,套装纵向轴承套,杠端装设传动齿轮,与下面电机的输出轴齿轮在传动罩内相啮合。左右两块卷板条床面铺在床框边框内,外侧分别连接床框的边框,内侧分别伸出托轴之间的空隙,与侧下方的卷板轴连接固定。启动电机,输出轴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带动控制杠转动,操纵菱形铰链收缩或伸张,带动托轴左右移动。更换褥垫褥单时,先将托轴移至床框一边,将脏褥垫褥单的边缘贴着卷板条床面通过托轴内侧空隙向下塞出,同时将干净褥垫褥单由下面通过托轴之间的外侧空隙向上面伸出,将褥垫褥单边缘与床框边框固定住,然后启动电机,通过控制杠操纵菱形铰链带动托轴向床框另一侧移动,新褥垫褥单与卷板条床面的长板条一同通过托轴之间的空隙向上翻出,随着托轴移动逐渐铺设在托架上面,而脏褥垫褥单则随着同侧卷板条床面下降逐渐落入托轴之间的空隙下面。当铰链带动托轴移动到另一侧时,新褥垫褥单大部分随卷板条床面的延伸铺设到床面上边,同时脏褥垫褥单大部分翻到床面下边,只要稍做一些整理,即可完成工作。
按照上述方案制作、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有力,可以及时更换褥垫褥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难受,降低了护理难度,一个人也可以完成,对于常年卧床的瘫痪病人特别适用,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铺设卷板条床面(2)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4)与托轴(3)连接的托架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4)与控制杠(5)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框,2-卷板条床面,3-托轴,4-铰链,5-控制杠,6-电机,7-芯轴杆,8-连杆,9-床架,10-传动齿轮,11-轴承,H-卷簧带钢,T-传动罩,J-卷板轴,N-链节,L-链杆,Q-钢球,M-螺套,F-轴承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床框1的边框内,卷板条床面2分为左右两块,铺设在中间托轴3两侧的托架上,床面的外端分别与床框1两侧的边框连接,内端通过中间托轴3两侧的空间伸向托架下面,与托架下面的卷板轴J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冠立,未经高冠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1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