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下管柱作业自动传送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19687.8 | 申请日: | 2009-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838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俊 |
| 主分类号: | E21B7/20 | 分类号: | E21B7/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郎彼得 |
| 地址: | 257000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作业 自动 传送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作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田修井作业的起下管柱作业自动传送机。
二、背景技术:
油田修井作业主要是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或根据生产需要对油井进行检修、维护和调整,是保证油田稳产、高产的重要生产环节。修井作业中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就是起下油管、抽油杆。多年来我国油田起下管柱作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作业方式,油管起下需人工搬运油管定位、倒换月牙吊卡、推放小滑车,工序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工作强度大,需要人员多,工作效率低,作业危险性大。因此,管柱起下作业急需改进。
目前国内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操作中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国内也开发有油管起下自动化的装置,但由于其要改变油管水平布置的方式及管柱起下工作的特殊性,另外装置复杂,成本很高,不符合国情,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应用。国外车载修井机性能较好,但工作条件要求高,价格昂贵,同样也不适于我国国情。
国内各油田拥有大量修井设备,如通井机、井架、液压钳、吊卡等,修井作业方式急需改革,但又不能全部弃用现有设备。因此研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半自动油管柱起下作业辅助装置对油田修井作业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起下管柱作业自动传送机,该装置具有自动举升和送进油管功能,举升和送进距离可无级调节,能适合各种不同高度的井口的起下管柱作业施工。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平行四边形主机构、驱动部件、底座、中间支承部件、上油管用外爪工具、自带动力遥控滑车组成,底座用以支承驱动部件和中间支承部件,所述的平行四边形主机构包括多个曲柄、滑车平台、曲柄配重,曲柄中部和驱动部件输出轴或中间支承部件输出轴采用平键连接,曲柄的一端和曲柄配重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滑车平台铰接,用以实现油管的升、降及传送;在所述的滑车平台顶部设有自带动力遥控滑车,可在滑车平台上往复运动;所述的滑车平台的侧面安装上油管用外爪工具或卸油管用内爪工具,驱动部件带动平行四边形主机构的曲柄作往复旋转运动,曲柄使滑车平台作平动,通过上油管用外爪工具或卸油管用内爪工具完成上油管作业或卸油管作业。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部件主要由斜齿轮-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和连接螺栓组成,斜齿轮-蜗轮蜗杆减速电机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底座的T型槽板上,用以调整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位置。驱动部件用以提供动力,采用功率0.18kW、输出转速2.0rpm、输出扭矩470Nm的SWD140 S90 Y4 63斜齿轮-蜗轮蜗杆减速电机,使用双输出轴形式,为保证平行四边形主机构运转平稳,采用两套相同的驱动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支承部件主要由滑动轴承和连接螺栓组成,滑动轴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底座的T型槽板上,用以调整中间支承部件的输出轴位置。用以保证平行四边形主机构运行稳定及滑车平台受力均衡,中间支承部件采用滑动轴承,也使用双输出轴形式,和平行四边形主机构的连接同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油管用外爪工具包括上油管用外爪、固定架、销轴、挡环及开口销,上油管用外爪通过销轴、挡环及开口销连接在固定架上;固定架用连接螺栓固定在滑车平台的一侧;用于上油管作业油管的挂入及使油管自动滑入滑车平台的中部位置,该工具固定在滑车平台的一侧,沿滑车平台纵向分布有两套。
卸油管用内爪工具用于卸油管作业将油管顶出滑车平台并自动滑入油管排放架上,该工具固定在保证底座位置的连接部件上,同样沿滑车平台纵向分布有两套。
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遥控滑车主要由电机、滚轮、轴承、联轴器、滚轮轴和小车架组成,采用后轮驱动,两个后驱的滚轮各由一个直流减速电机驱动,并且和直流减速电机通过套筒联轴器连接并支承于轴承上,轴承固定小车架上;前滚轮自由滚动,两个后驱的滚轮通过滚轮轴连接并支承于轴承上;滚轮的内侧各有一个挡边,确保小车不脱离导向架侧翻;自带动力遥控滑车主要用以自动复位滑车,电机额定功率选用25w,转速150rpm。
底座以及保证底座位置的连接部件,底座有3套,结构完全一样,用以支承两套驱动部件和中间支承部件,保证底座位置的连接部件用以连接3个独立的底座,以保证平行四边形主机构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俊,未经杨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9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化机
- 下一篇:新型高效节能行星真空搅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