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铁炉兑铁口防护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9576.7 | 申请日: | 200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35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宁生;张三华;亓玉军;吴珂;韩卫东;陈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钦合 |
主分类号: | C21C1/06 | 分类号: | C21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33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铁炉 兑铁口防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铁炉兑铁口的辅助设施,具体的说,是一种混铁炉兑铁口防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铁水罐向混铁炉中兑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兑铁,一种是通过兑铁槽和铁水流槽兑铁。直接兑铁时,要求铁水罐口和混铁炉装铁水口接触,易出现铁水罐口和混铁炉口碰撞现象,造成该部位碰损;若不接触,易出现铁水飞溅、外流,酿成事故。同时在兑铁过程中易引起局部侵蚀过快,挂铁渣现象严重等问题。第二种方式中,铁水罐在倒完一罐铁水后,兑铁槽和铁水流槽内铁水降温,粘稠度增大,粘在兑铁槽和铁水流槽周边,造成冷铁、冷渣等问题。铁水流槽一般安装在混铁炉口1500-2000mm处,长时间使用后铁套软化,容易发生不足以支撑铁水流槽内衬耐材重量而断裂的问题,酿成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使用安全可靠、效果好的混铁炉兑铁口防护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铁炉兑铁口防护套,该防护套为漏斗状,上部为伞形口,下部为与混铁炉口部相配合的连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伞形口和连接管均由金属外壳和耐火材料内衬构成。
使用时,本防护套装入混铁炉口,避免了铁水罐口和混铁炉口的碰损,又能防止铁水飞溅。防护套的垂直安装设计,能有效防止防护套断裂,铁水流经直立路线,流速很快,能有效地防止冷铁、冷渣,提高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经实践应用证明,节约耐材4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过兑铁槽和铁水流槽兑铁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混铁炉,2、铁水罐,3、兑铁槽,4、铁水流槽,5、伞形口,6、连接管,7、金属外壳,8、耐火材料内衬。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铁水罐2通过兑铁槽3和铁水流槽4向混铁炉1内兑铁,存在的问题是:在倒完一罐铁水后,兑铁槽3和铁水流槽4内铁水降温,粘稠度增大,粘在兑铁槽3和铁水流槽4周边,造成冷铁、冷渣等问题。铁水流槽4一般安装在混铁炉1口部1500-2000mm处,长时间使用后铁套软化,容易发生不足以支撑铁水流槽4内衬耐材重量而断裂的问题,酿成事故。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漏斗状,上部为伞形口5,下部为与混铁炉1口部相配合的连接管6。该伞形口5和连接管6均由金属外壳7和耐火材料内衬8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通过吊具吊入混铁炉1兑铁口,铁水罐2通过伞形口5向混铁炉1内倾倒,伞形口5比较大能防止铁水飞溅,铁水流经直立路线,流速很快,能有效地防止冷铁、冷渣,提高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钦合,未经吴钦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9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喷涂肋板混凝土结构的内保温房屋
- 下一篇:板管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