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溺报警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19264.6 | 申请日: | 2009-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01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 发明(设计)人: | 董兰芬;张晓玲;谭新玲;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兰芬 |
| 主分类号: | A61F13/42 | 分类号: | A61F13/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3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溺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垫的湿度报警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溺报警器。
背景技术
婴幼儿及大小便失禁病人经常发生便溺,当发生便溺时如果不及时更换吸收垫,粪便中的氨形成菌分解尿素产生氮刺激会阴及臀部皮肤出现红斑和丘疹。要防止此类情况,需要护理人员经常性地检查吸收垫情况,及时清理护理对象的排泄物。人为监测护理对象的排泄行为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往往由于疏忽而迟延便溺吸收垫的更换。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便溺不易发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时监测护理对象排泄行为的便溺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溺报警器,其特征在于:该报警器包括两只可设放于吸收垫夹层的探测电极,所述的探测电极与位于控制盒内的报警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与探测电极电连接的报警电路是由电源E、蜂鸣器Mic、放大三极管Q1和偏置电阻R1、R2组成,其中一探测电极与电源E负极电连接,另一探测电极与蜂鸣器Mic负极相连接,蜂鸣器Mic正极与放大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放大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E正极之间正向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1,所述的偏置电阻R1、R2分别连接在放大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源E正极、负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吸收垫的夹层中设有两探测电极,在护理对象便溺发生时两探测电极导通,与两探测电极电连接的报警电路导通而产生报警声、光,提醒护理人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护理且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记:1.探测电极,2.探测电极,3.控制盒,4.吸收垫,E.电源,D1.发光二极管,Q1.放大三极管,Mic.蜂鸣器,R1.偏置电阻,R2.偏置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一种便溺报警器,包括两只可设放于吸收垫4夹层的探测电极1、2,探测电极1、2与位于控制盒3内的报警电路电连接。
如图2所示,报警电路是由电源E、蜂鸣器Mic、放大三极管Q1和偏置电阻R1、R2组成,其中一探测电极1与电源E负极电连接,探测电极2与蜂鸣器Mic负极相连接,蜂鸣器Mic正极与放大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放大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E正极之间正向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1,偏置电阻R1、R2分别连接在放大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源E正极、负极之间。
使用时,将两只探测电极1、2插入吸收垫的夹层中。当有便溺发生时,排泄润湿吸收垫,使其导电性增大,两只探测电极1、2之间导通,触发三极管Q1导通,由图2的电路图可知,蜂鸣器Mic、放大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D1、电源E形成通路,蜂鸣器Mic鸣叫、发光二极管D1点亮,提醒护理人员处理便溺,更换吸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兰芬,未经董兰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9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镶嵌式智能卡卡基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脑电图电极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