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面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19083.3 | 申请日: | 2009-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泉 | 
| 主分类号: | B32B3/16 | 分类号: | B32B3/16;B32B5/02;A47C27/00;A47G9/10;A41B17/00;A41D31/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 地址: | 266033山东省青岛市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纺织品复合面料,主要涉及用于床垫、枕垫或座垫的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纺织品复合面料层出不穷,特别是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面料发展迅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陶瓷特别是远红外陶瓷对人身体的保健作用和其它益处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并通过各种途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其使用量已经越来越大。
在人们将陶瓷,特别是远红外陶瓷应用到纺织品面料中时,一是将远红外陶瓷粉与纺织基料混在一起,制成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纺织纱线,并制成各种衣物。该方法的远红外陶瓷粉加入量必须小于5%,否则将出现断丝现象而无法生产,而5%的含量对人的身体的作用很小;二是将远红外陶瓷粉与粘结剂混合后,涂印在已经织成的面料上,制成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纺织面料。该方法由于目前在纺织品中应用的各种粘结剂无法承受远红外的特殊性质,失效快,造成粘结于纺织面料的远红外粉脱落、已经粘结的表层面料脱层的现象。三是将远红外陶瓷制成颗粒后,将陶瓷颗粒放置在底层基布内,上面覆盖布料用胶与底层基布粘接。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陶瓷颗粒被上面的面料盖住,不能外露,保健效果受到影响,并使复合面料不够凉爽。
因此如何根据远红外的特殊性质,研究出保健效果好、连结牢固的陶瓷与纺织基料结合的产品,则是本实用新型设计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面料,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陶瓷颗粒被上面的面料盖住,不能外露所带来的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面料,包括面料、若干个陶瓷颗粒,所述面料中形成若干个陶瓷颗粒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是由底层、中间层和表层所构成,所述底层与表层由中间层连为一体,其中,在底层和表层中,至少表层为网眼布,所述陶瓷颗粒部分镶嵌粘结于网眼内,部分外露于所述表层网眼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中间层采用锦纶丝、涤纶丝,或尼龙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当所述底层选择网眼布时,所述底层网眼布与表层网眼布的网眼相互错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当所述底层选择非网眼布时,采用经编平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陶瓷颗粒制成圆形,椭圆形或多棱体形状,所述圆形直径范围为2~1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陶瓷颗粒单元的形状为菱形、圆形,椭圆形,梅花形,正方形,或长方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表层材料为涤纶纱、晴纶纱、棉纱、热缩纤维、弹力纤维制成网眼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陶瓷颗粒的材质为普通陶瓷、或远红外陶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1、设计出特定结构形式面料,使得陶瓷颗粒牢固地镶嵌粘结在网眼中,由于网眼具有较好的收缩力,加之镶嵌粘结的作用,结合十分牢固不会脱落。
2、陶瓷颗粒部分外露,保健效果好,并且感到凉爽。
3、由于底层、中间层和表层的结构和材料的共同作用,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提高了舒适度。
4、克服了现有陶瓷纺织品中陶瓷材料含量不足以及因涂刷、粘结不妥所造成的材料脱落、脱层等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面料为床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面料中的陶瓷颗粒与网眼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面料中的陶瓷颗粒单元为梅花形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面料中的陶瓷颗粒单元为菱形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面料中的陶瓷颗粒单元为长方形时的示意图。
1、陶瓷颗粒单元;1-1、陶瓷颗粒;2、表层;2-1、网眼;3、中间层;4、底层;5、面料;6、床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泉,未经陈金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9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墨打印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食性全降解材料自动喂料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