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16139.X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8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昌;王仁焘;宋仁丰;陈连友;金忠超;赵阳武;刘新海;管永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8 | 分类号: | H01F38/28;H01F38/30;G01R15/1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晓光 |
地址: | 1162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出线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高压测量及保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励磁变压器、整流变压器出线端作为电流测量、继电保护的设备。现有的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感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产品体积大,标准化系数低,主要借用电力系统常规互感器,一次母排出线口与变压器出线排不能合理配套,存在很多材料浪费现象;二、机械强度低,绝缘形式主要为塑料外壳,安装使用时经常破碎,需特别防护;三、耐老化程度差,使用寿命低,受正常运行时环境温度高的影响,产品主要材料提前老化,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四、耐机械振动冲击能力差,因为配套的变压器正常运行的振动或运行环境的振动影响,产品的固定方式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要,经常发生固定松动现象,需要维护人员经常维护。以上诸多问题是困扰变压器生产厂家的主要难题及成套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器的设计必须加以创新及更新换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标准化系数高、机械强度高、耐老化的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感器,包括由铁芯、二次绕组以及二次接线端子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一体式结构还包括安装底板,与上述一体式结构直接一次成形;所述一体式结构为方筒形状,一次母排出线口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所述安装底板上的安装孔为通长孔;方筒形结构的四角为圆角;长方形母线口四角为过渡圆角形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体积小、标准化:本实用新型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一体方筒式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产品一次母出线口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规格的标准化长方形孔,实现与变压器出线端母排的标准化接口,而不必象以前借用较大体积电力系统常规互感器,一次母排出线口与变压器出线排不能合理配套,存在很多材料浪费现象;
2.机械强度高、耐老化、使用寿命长:一体式结构为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产品不受环境的温度影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及耐温抗老化性能,使用寿命更长。
3.耐振动冲击、安装方便:因为采用了安装底板与一体式结构直接一次成形,使产品具有较好的耐振动冲击性能,并且安装底板采用通长孔形的安装孔保证了产品现场安装的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部铁心1、二次绕组2以及二次接线端子3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还包括、安装底板4,与上述一体式结构直接一次成形;整个一体式结构为一水平放置的方筒形状,内部封置二次绕组2;一次母排出线口5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内腔一次母排出线口5作为安装使用时一次母线的过渡口根据变压器出线端电流大小的不同,其的长方形可以采用不同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底板4直接浇注在一体式结构,使其与整体结构紧密接合,具有较的耐振动冲击功能;安装底板4上的安装孔为通长孔6,方便变压器的的灵活安装;
本实用新型方筒形结构四角具有很大的圆角7,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机械强度及较小的体积。
长方形母线口四角为过渡圆角形式8,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机械强度,且便于与变压器矩形母排的顺利安装。
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出线端电流互感器是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设计的一种新产品,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采用卷制铁心,利用电磁转换原理及电场分布原理,使二次电流能准确地反映测量一次电流的变化情况,传输给二次计量及控制装置,作为电流测量及继电保护使用,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变压器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6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