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闪蒸式汽相干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14664.8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23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关庆罡;孙延宏;周文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沈变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04 | 分类号: | F26B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 勇 |
地址: | 110144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蒸 相干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汽相干燥设备,具体说是一种闪蒸式汽相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压器行业广泛使用的汽相干燥设备都是基于蒸馏的原理。汽相干燥设备分为外置蒸发器和内置蒸发器两种结构。为达到所需的蒸发功率一般都需要体积较大的蒸发器。外置蒸发器需要建造专门的防爆室,工艺煤油用量大;内置蒸发器需置于真空罐内,要占用真空罐内部使用空间。这两种蒸发器都会导致汽相干燥设备的蒸发器体积较大,一般只能适用于工厂内固定安装使用,难以适应汽相干燥设备移动使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汽相干燥设备的这些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蒸式汽相干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基于闪蒸的原理,闪蒸的原理是,介质液连续的送入加热器加热至一定的温度,然后经过减压阀减压至预定压力进入真空罐,由于压力降低,介质液体因沸点下降变为过热而骤然汽化,汽化耗热使得液体温度下降,汽、液两相温度趋于一致,两相组成趋于平衡。
介质液体储存罐(以下称储液罐)的上液管线依次设置泵、加热器和减压喷嘴,至真空罐的进气端,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冷凝器后分为两路管线,一路管线连接真空泵,另一路管线连储液罐,真空罐的回液管线连储液罐。使用方法是,首先将要处理的变压器放入真空罐里,其次对真空罐抽真空,尔后打开储液罐的上液管线,介质液体经加热、减压,进入真空罐,由于压力降低,介质液体的沸点随之下降,变为过热而骤然汽化,对变压器进行加热,蒸汽释放出热量后相变为液体流到罐底,与没有汽化的直接落到罐底的介质液体一起返回储液罐。同时变压器绝缘材料蒸发出的水蒸汽和未冷凝的介质液蒸汽进入冷凝器后变为液体返回储液罐。一个周期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直至达到预定的工艺参数,最后,汽相系统停止工作,关闭真空罐所有的阀门,打开主真空阀,重新启动主真空系统,对真空罐抽真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汽相干燥设备的体积大大减小,安全性更高,不仅适用于工厂内固定安装使用,更适用于汽相干燥设备的移动使用,为大型电力变压器的现场维修提供有效的干燥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所说的介质液体为汽相干燥设备专用煤油(以下简称煤油),介质液体储存罐是煤油缓冲罐386,煤油储存罐的上一级是煤油储存罐009,二罐串联,煤油缓冲罐的上油管线依次设置屏蔽泵332、煤油加热器380和三个并联的减压喷嘴391-393,至真空罐280的进气端,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冷凝器170后分为两路管线,一路管线连接三个并联的真空泵,三个并联的真空泵分别是两个前级真空泵231、232、及维持真空泵131,另一路管线是经过冷凝液收集罐180、屏蔽泵331连煤油缓冲罐,真空罐的回液管线经屏蔽泵335连煤油缓冲罐。使用方法有以下阶段,
准备阶段:首先将要处理的变压器放入真空罐里,其次打开真空泵对真空罐抽真空至700Pa以下;
加热阶段:打开煤油缓冲罐的上油管线,煤油经加热、减压,进入真空罐,由于压力降低,煤油的沸点随之下降,变为过热而骤然汽化,对变压器进行加热,蒸汽释放出热量后相变为液体流到罐底,与没有汽化的直接落到罐底的煤油一起返回煤油缓冲罐。同时变压器绝缘材料蒸发出的水蒸气和未冷凝的煤油蒸汽进入冷凝器经冷凝液收集罐后变为液体返回煤油缓冲罐。一个循环结束,进入下一个循环。
降压阶段:真空罐中的煤油蒸汽和其它混合气经过主冷凝器170返回时,由维持泵系统抽真空,使残留在绝缘材料中的煤油重新蒸发,经冷凝器冷凝、冷凝液收集罐后送回煤油缓冲罐。当真空罐的真空度达到2.5kPa,降压阶段结束。
高真空阶段:汽相系统停止工作,关闭真空罐所有的阀门,打开主真空阀,重新启动主真空系统,对真空罐抽真空。最终压力要达到50Pa以下。
附图中,238为罗茨真空泵,332为输送煤油的屏蔽泵,271为真空系统中间冷凝器,385为冷却器,382煤油精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沈变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沈变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4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