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3629.4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1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汪前军;吴宗斌;沈苏伟;吕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汪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1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气体 氧化物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属于防止氮氧化物造成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常所说的氮氧化物(NOX)主要包括NO、NO2、N2O3、N2O、N2O5等几种、其中污染大气的主要是NO和NO2。NOX的排放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厂的不断增加,有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处理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处理高含量的氮氧化物。目前处理氮氧化物的方法主要有:还原法和氧化法。其中还原法是利用各种还原性气体如H2、CO、NH3、烃类或尿素等同NO反应使之转化为N2的方法,其缺点之一就是还原剂容易泄露造成二次污染,且操作成本高。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将NO氧化后,生成的物质或用生物脱除或者碱吸收,但是技术经济指标和效果都不太理想。当氮氧化物废气含有尘或酸性气体时,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该装置应采用氧化和碱吸收相结合,来清除含酸性气体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即利用O3、O2或空气将废气中的NO氧化后用碱液吸收。酸性的组份可以在氧化前或氧化后吸收;对于含有灰尘的气体,也有一定的适应性。该装置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反应条件温和,脱氮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它主要包括一个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一个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一个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一个臭氧氧化反应系统、一个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一个废液回收处理系统和一个臭氧发生系统,并采用管道互相连接在一起;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的进口通过管道与废液回收处理系统连接,出口通过管道与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连接,臭氧发生系统通过管道连接臭氧氧化反应系统,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中的除尘吸收塔、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中的一级碱吸收塔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中的二级碱吸收塔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废液回收处理系统连接。
所述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主要设有一个配碱池,在配碱池中设有一个由搅拌机驱动的搅拌器和一个向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分配碱液的碱液提升泵。
所述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主要设有一个除尘吸收塔,除尘吸收塔与第一循环碱液罐、第一碱液循环泵、袋式过滤器、第一液液换热器和第一螺旋喷淋嘴依次采用管道连接构成闭环液路,在除尘吸收塔中设有一个焙烧废气喷头。
所述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主要设有一个一级碱吸收塔,一级碱吸收塔与第二循环碱液罐、第二碱液循环泵、第二液液换热器和第二螺旋喷淋嘴依次采用管道连接构成闭环液路,在一级碱吸收塔中设有一个“鲍尔环”和一个处理废气喷头。
所述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主要设有一个二级碱吸收塔,还设有一个饱和碱液罐和饱和液输送泵;二级碱吸收塔与第三碱液循环泵、第三液液换热器、一级螺旋喷淋嘴和二级螺旋喷淋嘴依次采用管道连接构成闭环液路,在二级碱吸收塔中设有一级“鲍尔环”、二级“鲍尔环”、第一处理废气喷头和第二处理废气喷头。
所述废液回收处理系统主要设有一个与饱和液输送泵连接的废液贮液槽、一个与配碱池连接的三鼎式脱水机和一个一级蒸发器,一个蒸发器液料泵把废液贮液槽与三鼎式脱水机和一级蒸发器连接在一起。
所述臭氧发生系统主要设有一个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设有一个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第一除油水过滤器、冷冻式干燥机、第二除油水过滤器和吸附式干燥机依次连接的空气处理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应用到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
3NO+O3→NO2+N2+2O2 (1)
2NO+O2→2NO2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汪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汪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3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