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工平台移动式甲板吊不间断上线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13623.7 | 申请日: | 200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2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勤;郭培军;王思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B27/10 |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 地址: | 116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移动式 甲板 不间断 上线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海工程装备和大型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连杆运动原理来解决移动吊车或其它沿直线移动装置的不间断上线或软管连接问题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工程平台的移动吊车或钻井架的不间断上线一般采用拖链上线方式,陆用移动吊车一般采用绞线轮加电刷的上线方式。
这两种上线支架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拖链方式具有局部变形小、对电缆或软管保护好的优点,但有造价高、机械运动部件多、占用甲板面积大、体积重量大、抗风能力不强、使用时需加额外支撑导致安装与调试要求高周期较长等缺点。绞线轮加电刷方式具有上线距离长的优点,但有造价高、电刷可靠性不高、上线股数受电刷限制、占用甲板面积大、电缆或软管受较大拉力易损坏、抗风能力不强、需加配重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工平台移动式甲板吊不间断上线支架,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占用甲板空间小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海工平台移动式甲板吊不间断上线支架,主要由支柱、下连杆、上连杆、吊车基座连接件、吊车基座上的锁卡、轴及轴承和上连杆上的锁卡组成,支柱为工字钢结构,其焊接在海工平台的主甲板上;下连杆为焊接槽钢,其通过轴及轴承与支柱连接;上连杆为焊接槽钢,其通过轴及轴承与下连杆连接;吊车基座连接件为槽钢,其通过轴及轴承与上连杆连接;吊车基座上的锁卡焊接在吊车基座上,上连杆上的锁卡焊接在上连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海工平台移动式甲板吊不间断上线支架是一种利用双连杆原理的全新的上线支架型式,其工作原理是,双连杆机构的一个端点固定后,另一个端点可以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两个连杆的长度不变;将电缆与软管固定到两个连杆上,仅在三个铰链处留有一定的变形余量,这样就可以在保证电缆与软管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吊车移动部分与船体固定部分的不间断连接,并保证了电缆与软管的有效支撑;解决了移动吊车或其它沿直线移动装置的不间断电缆、软管或带活动转节的硬管连接问题,实现了在吊车或移动装置的整个活动区间内保证电力、信号与压缩空气的不间断供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机构只有三处铰链为运动部件。
2、加工制造简单,由于运动部件较少,需机加工的零件少,其余均为标准件或钢板焊接件,适合造船厂或钢结构厂的制造生产能力。
3、成本低,因加工简单、不需外购,使其成本大幅降低。
4、结构坚固、抗风暴和其它恶劣气候条件能力强,本机构在固定状态下经ANSYS分析可以抗52m/s的横风,其工作能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小。
5、占用甲板空间小,除支柱与甲板连接外,其余部分均高于主甲板,占用甲板面积不到0.5m2,对于甲板面积异常宝贵的海工平台,少占用甲板空间能提高船东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上线机构能节省95%以上的甲板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海工平台移动式甲板吊不间断上线支架机构的运动简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线支架机构仅有右舷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1-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仅有右舷的移动吊车非工作状态时支架停放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的3-A剖视图。
图8是图7的3-B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连杆锁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3-C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3-D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吊车基座锁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3-E剖视图。
图中:1、吊车移动基座,2、轨道,3、支柱,4、下连杆,5、上连杆,6、吊车基座连接件,7、吊车基座上的锁卡,8、轴及轴承,9、上连杆上的锁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36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材运输防护护板
- 下一篇:并联—串联谐振式能量恢复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