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票卡传输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12525.1 | 申请日: | 200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辰;冯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B5/00 | 分类号: | G07B5/00;G07B1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 地址: | 11602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票卡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检票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检票机等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主要用于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及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及其他需要对进出客流进行控制、统计的行业及场所中。票卡传输机构是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中诸多设备的关键机构单元,它主要是对票卡进行可靠有效的传递输送。
目前现有的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设备内部都设有一个票卡传输机构,传递介质一般采用皮带或滚轮方式,其中皮带传送方式又分为单带动力送卡和双带动力送卡两种;而滚轮送卡方式均采用单滚轮动力送卡。其机构的动力传递多使用皮带。
皮带式票卡传输机构是靠皮带表面的摩擦力带动票卡的,其增加摩擦的方式有增设辅助压轮和曲线传输两种,其传输过程中的弯折磨损程度,是与机构对票卡夹紧方式的设计不同而不同。通常为了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往往采取曲线传输方式,即票卡在行进中随皮带不断弯曲变向以保持与皮带有良好的夹紧接触状态,但这种方式消耗了票卡的可弯折寿命。一般来说,皮带式票卡传输机构都存在票卡在传输过程中的弯折磨损,有的机构在某些部位竟达到小半径(R=10mm)弯折45度,这种弯曲损害对票卡的使用寿命将产生致命的影响。
在单滚轮动力送卡传输机构中,通常动力轮设置在票卡的下方,非动力辅轮在票卡的上方,虽然其非动力辅轮有调节夹持力的功能,但此机构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携卡动力不足,当某种原因使得票卡运行阻力过大或动力滚轮表面摩擦力减小时,其票卡输送会因传输介质对票卡表面摩擦力不足而出现卡票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票卡传输机构在传输过程中因夹持力不足而导致卡票及票卡弯折磨损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节对票卡的有效夹持力且票卡传输过程无弯折的票卡传输机构。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票卡传输机构,包括滚轮、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有三组,每组的上置、下置两个滚轮以票卡运行轨迹为中心对称,下置的三个滚轮为定轴位滚轮,上置的前两个滚轮为带动力的可调节压力的动轴滚轮,上置的第三个滚轮为无动力自由摆臂滚轮;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为齿轮组,齿轮组内电机主齿轮连接4个过渡齿轮及2个可调节压力动轴滚轮齿轮和3个定轴位滚轮齿轮;每个定轴位滚轮与其齿轮固定在同一根轴的两端,这三根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立板上,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每个可调节压力的动轴滚轮与其齿轮固定在同一根轴的两端,这两根轴由其悬臂轴承座悬挂在过渡齿轮的固定轴上;动轴滚轮可通过调节各自的弹簧绕着过度齿轮的轴心转动;自由摆臂滚轮通过摆臂轴悬挂在立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票卡传输机构采用的是上下滚轮同速夹卡的直线传输方式,在票卡进入机构后的整个传输过程中,没有任何弯曲状态存在。当票卡进入滚轮位置时,票卡上方动力滚轮会抬起并夹住票卡将其拖入传输机构,在传输的过程中票卡始终保持被夹持状态,并沿着定轴轮的排列方向运行。因夹持票卡的上下滚轮均为主动轮且线速度相同,对票卡表面的滑动摩擦移动为零,所以可保证票卡在运动过程中被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票卡传输机构,包括滚轮、动力传递机构等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共有三组滚轮,每组的上置、下置两个滚轮以票卡运行轨迹为中心对称,即在以票卡运行轨迹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各设置三个滚轮。下置的三个滚轮为定轴位滚轮4、5、6,上置的前两个滚轮为带动力的可调节压力的动轴滚轮3、2,上置的第三个滚轮为无动力自由摆臂滚轮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递机构为齿轮组,齿轮组内包含电机主齿轮17,电机主齿轮17连接过渡齿轮12、15、18、19及可调节压力动轴滚轮齿轮11、13和定轴位滚轮齿轮14、16、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2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报警灯插座
- 下一篇:随身查询的公共交通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