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蓄热式烧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1520.7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84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谢国威;王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48;F23D14/6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群 |
地址: | 114044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蓄热 式烧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式烧嘴,尤其是应用于工业炉窑节能效果更加明显的蓄热式烧嘴。
背景技术
蓄热式烧嘴的喷口有两种功能,一是煤气和空气通过蓄热室进入炉内的通道,二是烟气进入蓄热室的必经之路。为了合理地组织燃烧,均匀炉内的温度场,煤气和空气射流的速度都很高,所以其喷口面积必须很小。但是蓄热式烧嘴排烟要求喷口面积应大一些,这是因为烟气流速往往比空、煤气射流速度小很多,而喷口排烟面积小,会导致蓄热式烧嘴的排烟能力严重不足,表现为炉压过高、节能效果不明显。所以,主喷口流通面积的设计既满足煤气和空气的射流速度的要求、又适合烟气的排烟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该问题成为蓄热式燃烧技术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该装置通过增加旁通管路用于烟气的流通,增大烟气流通面积来克服上述矛盾。该蓄热式烧嘴在燃烧状态时可保持空气和煤气的燃烧效果,同时排烟时通过旁通管路的设计增大排烟面积,可解决蓄热式燃烧装置炉压过高、节能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新型蓄热式烧嘴,包括烧嘴箱体、主喷口、挡砖、金属网、蓄热室,在烧嘴箱体内设有用于排烟的旁通管路,该旁通管路的一端与靠近蓄热室挡砖侧的主喷口扩张段相通,另一端与烧嘴端部炉体相通。
所述的旁通管路包括三部分:两端的直管段和中间的流线形内腔;两端的直管段的夹角小于180°,且靠近蓄热室挡砖侧的直管段向偏离主喷口方向倾斜。
所述的旁通管路的烟气进口形状为喇叭口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增加旁通管路用于烟气的流通,增大烟气流通面积,可解决蓄热式燃烧装置炉压过高、节能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网 2-蓄热室 3-挡砖 4-内腔 5-旁通管路直管段 6-主喷口 7-旁通管路烟气进口 8-旁通管路直管段二 9-扩张段 10-烧嘴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新型蓄热式烧嘴,包括烧嘴箱体10、主喷口6、挡砖3、金属网1、蓄热室2,金属网1、挡砖3和烧嘴箱体10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内部安装蜂窝体,为蓄热室2。蓄热室2、挡砖3、扩张段9和主喷口6组成空气、煤气通道,同时该通道也是炉体通入蓄热室的排烟通道。
本实用新型在烧嘴箱体10内设有若干个旁通管路用于排烟,该旁通管路的一端与靠近蓄热室挡砖3侧的主喷口扩张段9相通,另一端与烧嘴端部炉体相通。旁通管路包括三部分:直管段5、直管段7和中间的流线形内腔4;两端的直管段的夹角小于180°,且靠近蓄热室挡砖3侧的直管段8向偏离主喷口6方向倾斜。为减少排烟时的阻力,旁通管路的烟气进口7形状设计为喇叭口形。
空气和煤气经蓄热室2进入扩张段9时,由于挡砖3的遮蔽作用和旁通管路的开口方向与气流方向不一致,致使气流无法进入旁通管路而只能通过主喷口6进入炉内;而排烟时烟气则可同过旁通管路进入蓄热室2,从而增加了烧嘴的排烟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15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压互感器抗振隔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结构的上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