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降集水维护式卫生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0331.8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8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良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D11/11;E04B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 辉 |
地址: | 11000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集水 维护 卫生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室内下沉式卫生间,特别是涉及一种沉降集水维护式卫生间,属于节能减排及住宅建筑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下排水方式是建筑物的卫生间与楼层板在一个水平高度,其缺点是:1.卫生间楼板要预留孔洞,处理不好,易发生渗漏,卫生间排水发生堵塞时,维修上层卫生间管道,必然影响下层住户的使用,引发上下层住户之间的纠纷和麻烦;2.下水管道暴露在下层顶棚,而下水为他户不洁之物,顶棚垂吊不仅使观感视觉差,也影响舒适性;3.无高度势能的废水无法回收利用,如浴缸、淋浴、洗衣机等排放的废水紧贴于地面很难回收;4.如在本层铺设下水横管,使本层卫生间地面高度增加,回收废水更加困难且平面与房间错层使用增加不便。因此,《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2000征求意见稿)中均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本层室内,”“住宅卫生间、厨房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为解决传统下排水方式的不足,人们又研究设计出下沉式卫生间结构。这种下沉式卫生间结构是指在建筑主体建造时将卫生间结构层局部或整体下沉离相应楼面一定高度,以使卫生间的水平排水管道埋入其中,然后用轻质材料回填,结构构面只须设一个洞口作排水立管通过使用。现有的下沉式卫生间结构虽可免去维修及使用时上下层住户之间的纠纷和麻烦,但却不能解决卫生间无高度势能的废水(如浴缸、淋浴、洗衣机等排放的废水紧贴于地面很难回收)回收再利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给出一种可以回收再利用浴缸、淋浴、洗衣机等排放的废水的沉降集水维护式卫生间。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沉降集水维护式卫生间的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低于同层居室的楼层板为下沉式结构,该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之上为设置轻质充填物的夹层,夹层之上为防水层,防水层之上为面层,卫生间的横向排水支管道设置在夹层之内并与楼房的总排水立管相通,其特点是回收废水的集水箱完全设在下沉的结构空间内或部分设在下沉的结构空间内,集水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卫生间的排水管及排水地漏相通,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座便器水箱相通,集水器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卫生间的横向排水支管道相通。
为更好的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上也设有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解决了顶棚垂吊下水管道问题,使观感视觉效果改善;而且维修方便,在自家夹层即可维修,不影响邻里;特别是在下沉结构板层之上即在夹层中设置了回收废水容器,使之与紧贴于地面的浴缸、淋浴、洗衣机等排放的废水产生位差,废水收集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这种沉降集水维护式卫生间的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1低于同层居室的楼层板2为下沉式结构,该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1上设有防水层3,该沉降集水维护式卫生间的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1之上为设置轻质充填物5的夹层4,夹层4之上为防水层6,防水层6之上为面层7,卫生间的横向排水支管道8设置在夹层4之内并与楼房的总排水立管9相通,回收废水的集水箱10部分设在下沉的结构空间内,集水器10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卫生间的排水管及排水地漏11相通,集水器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座便器12的水箱相通,集水器10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卫生间的横向排水支管道8相通。
施工时,该沉降集水维护式卫生间的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1较比同层居室的楼层板2下降一定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先作好卫生间或便位处的结构楼板1的防水层3。在夹层4内充填保温的珍珠岩等无机轻质材料,卫生间的横向排水支管道8埋入夹层4内保温的珍珠岩中,分别与夹层4内的楼房总排水立管9和集水器11的进水口相通,压实夹层4内的珍珠岩。铺水泥填平。再做防水层6,最后铺作为面层7的地面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良,未经杨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03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播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半圆形烤炉上盖的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