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0252.7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苗蔚起;陈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20 | 分类号: | F16H1/20;F03D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戚 羽 |
地址: | 110044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机组 增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是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传动增速器的种类较少,一般仅限于渐开线(圆弧)齿轮传动,通过齿轮传动的啮合点(力的传递点)仅限1到2个,这样在传递大功率时,单点受力点的负荷就特别大,因此为了加强齿的强度,体积必须设计得很大,随之重量就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传递大功率且体积小、重量轻的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器包括输入轴、轴座、辐射轮座、辐射轮、凹形螺旋齿壳体圈、输出轴、凸形蜗轮、压盖和底座。输入轴的一端与轴座连接,轴座上安装辐射轮座,辐射轮座通过轴承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连接;凹形螺旋齿壳体圈分为前凹形螺旋齿壳体圈和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凹形螺旋齿壳体圈的下部安有底座,凹形螺旋齿壳体圈的内腔装有数个辐射轮,辐射轮上支肢的顶端装有轴承,辐射轮通过支肢上的轴承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相啮合;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轴座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压盖连接,压盖又与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连接;输出轴上安有凸形蜗轮,辐射轮通过支肢上的轴承与凸形蜗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多点啮合,承载能力强,适合大功率的传递,同时减少了单位受力元件的负荷,改善了单位受力元件的强度,使之体积减小,重量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辐射轮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和凸形蜗轮相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输入轴、2为轴座、3为辐射轮座、4为前凹形螺旋齿壳体圈、5为辐射轮、6为轴承、7为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8为凸形蜗轮、9为输出轴、10为压盖、11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输入轴1、轴座2、辐射轮座3、辐射轮5、凹形螺旋齿壳体圈、输出轴9、凸形蜗轮8、压盖10和底座11。输入轴1的一端与轴座2连接,轴座2上安装辐射轮座3,辐射轮座3通过轴承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连接;凹形螺旋齿壳体圈分为前凹形螺旋齿壳体圈4和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7,凹形螺旋齿壳体圈的下部安有底座11,凹形螺旋齿壳体圈的内腔装有数个辐射轮5,辐射轮5上支肢的顶端装有轴承6,辐射轮5通过支肢上的轴承6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相啮合;输出轴9的一端通过轴承与轴座2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压盖10连接,压盖10又与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7连接;输出轴9上安有凸形蜗轮8,辐射轮5通过支肢上的轴承6与凸形蜗轮8相啮合。
工作时,由于输入轴1转动带动轴座2、辐射轮座3和凹形螺旋齿壳体圈旋转,与凹形螺旋齿壳体圈相啮合的辐射轮5也随之公转,相对辐射轮5而言,凹形螺旋齿壳体圈是固定不动的,于是产生一个螺旋分力推动辐射轮5进行自转。由于辐射轮5的自转,带动输出轴9上的凸形蜗轮8旋转,从而达到由输入转到输出转速的目的。
制造时,可将辐射轮5支肢上的轴承6用优质渗碳钢制成,而辐射轮5用普通45号钢制成即可,这样既可保持受力元件的强度,又可将本实用新型的体积设计得小一些,重量也随之减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02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插座连接器
- 下一篇: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