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式石板剪切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0226.4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5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任春乐;徐庆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春乐;徐庆惠 |
主分类号: | B28D1/22 | 分类号: | B28D1/2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38辽宁省大连市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石板 剪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增压式石板剪切机,属于在建材行业中对石板进行加工的一种新型剪切石板的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材行业中对石板加工中对所废弃的边角余料进行利用,进行二次加工普遍采用石板冲压剪切机。通过对边角余料的冲压,加工成各种各种不同形状的石板。使废弃的石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减少废弃石料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现有的剪切石板的设备均采用液动直接冲压的方式进行剪切。这种直接的剪切方法存在着冲力大、震动大、而使被加工的石板经常出现周边破损和石板的裂纹。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造成费工、费时、废料。尤其对于质量要求高的石板的加工,只能采取锯割的方法进行,存在浪费工时、浪费人力、灰尘飞扬、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克服现存的问题研制一种液压式具有压紧、缓冲功能的新型剪切石板的专用设备,进行石板材边角余料的加工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研制一种在建材行业中对石板进行加工的新型剪切石板的专用设备。具有效率高、耗能小、省工、省时、污染轻、噪声低、被加工石板无损坏、石板周边不崩口、压边整齐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增压式石板剪切机可广泛的适用于对各类石板材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压式石板剪切机,其结构由箱体、液压系统、导向立柱、工作台、活塞、活动支持部、工作油缸、上剪压模、下剪压模、操作手柄所组成。液压系统安装在箱体内,在箱体的工作台上平面中间部装有下剪压模,在箱体的工作台上平面的边部装有两个或四个导向立柱。在导向立柱的上端部装有固定支撑座,在固定支撑座的中间部固装有工作油缸,在工作油缸中的活塞的前端活塞杆上固装有上剪压模并同活动支持部相固联;液压系统由油泵、手动换向阀、单向阀、顺序阀、增压缸、单向阀、单向阀、工作油缸、节流阀、及连接油路所组成。加工过程中利用液压系统控制,采用轻、重压的连贯动作,采用增压式液压系统对石板缓冲压紧后剪切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系统中手动换向阀是三位四通换向阀,其输入端同油泵和油箱相连通,其输出端同工作油缸和单向阀相连通。工作油缸的上腔同单向阀、增压缸的高压腔及另一单向阀相连接,另一单向阀通过节流阀同油箱相连通。增压缸的低压腔通过并联的顺序阀和单向阀同与手动换向阀相连通的单向阀的入口相连通,增压缸的中间腔同油箱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系统中在液压系统中,当手动换向阀向左切换时,工作油缸的下腔进油,活塞向上带动安装在活塞杆上的剪压模抬起。工作油缸的上腔回油首先进入增压缸的高压腔,增压缸活塞向下移至终点,增压缸的低压腔中多余的油经过单向阀、节流阀返回油箱。当手动换向阀向右切换时,压力油经过单向阀进入工作油缸的上腔,活塞杆下移带动上剪模向下对石板进行预压紧;负载加大系统压力升高,顺序阀被打开,压力油进入增压缸的低压腔,推动增压缸活塞上移,推动上剪模对石板进行强力剪切,工作油缸下腔中的液压油经换向阀返回油箱,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液压系统控制,采用轻、重压的连贯动作,使剪切成型的异型石板边角整齐不破损,加工成品率高,并提高了剪切模具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及增压系统,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功率,既单位小时的耗电量仅是传统设备的30%。属于低耗高效设备。
3、本实用新型采用定心组装式模具,更加便捷了模具安装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不同于其它的石板冲压机,它是先对石板料实施一定的预压紧力后再通过增压机构对石板进行大力剪切,加工后的石板周边整齐,不崩边成品率高。
5、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是在增压和剪切上,采用增压式液压系统对石板缓冲压紧后剪切成型,故具有耗能少、效率高、压力平稳、省工、省时、污染轻、噪声低、被加工石板无损坏、石板周边不崩口、压边整齐等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三张附图,其中:
附图1是增压式石板剪切机的主视结构图。
附图2是增压式石板剪切机的侧视结构图。
附图3是增压式石板剪切机的液压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春乐;徐庆惠,未经任春乐;徐庆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0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感应式电控解锁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旋转结构的车载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