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休憩靠垫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9815.0 | 申请日: | 2009-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877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坤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育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 刚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休憩 靠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家具设施,尤指一种休憩靠垫。
背景技术
由于人体的肌肉与骨胳经常接受压力,于一段时间之后必须通过床、椅,甚至复合床与椅的器具,甚至和式椅、瑜珈垫、禅垫等提供人体支撑与松弛。而前述的休憩用具又主要是提供一具有柔软度的休憩靠垫,以提供压力的平均分散以及人体工学上较佳的舒适度。而前述以及本说明书中的休憩靠垫,不仅于前述所指,亦广泛包括适用于人体的头靠、背靠、臀靠等部位的器具,较常见为椅具。但是,本说明说中所称的不以椅具为限。
休憩靠垫的软度,通常是通过一前靠部与一背侧部,且该前靠部与该背侧的合围形成一容室,而该容室内,或为中空(利用空气为缓冲质)或有软韧填充体(例如海绵、泡棉、气囊、水袋等)。而先前技术通常是由该前靠部向该背侧部延伸有一包覆部,而通过该包覆部于该背侧部通过人工缝扎,或是钉装,以形成该前靠部与该背侧部的结合以及容室的形成。
然而前述该先前技术往往因为人工的施工精密度差异,或是缝扎的工法有所疏失,产生品质不一、密实度不足而容易脱落等缺失,而且通过缝扎的工序也增加生产成本与产品良率的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休憩靠垫,以克服先前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的构造,而具有规格化、一致化以及符合产品经济规模的制作工序,同时提供一较为整齐划一的品质,以及更具稳固而不易脱落的结合的效果,并且大量节省生产成本。
根据上述目的,一种休憩靠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靠部与一背侧部,且该前靠部与该背侧部合围形成一容室,该前靠部内侧向该背侧部设有数插合管,且该数插合管的自由端为开口,且该背侧部设有对应该数插合管的数穿孔,且由各穿孔插设一结合杆至该各插合管,该插合管的长度局限于该容室的高度内。
其中,该插合管内部具有内螺纹,而该结合杆外缘具有外螺纹,两者螺合结合。
其中,该容室内填设一软韧填充体。
其中,该软韧填充体选自于海绵、泡棉、气囊或水袋。
其中,该背侧部为一具有中空框孔的框体,且对应该数插合管的数穿孔,设于该背侧部的中空框孔周缘的一框缘。
其中,该前靠部设有一框围体,且该框围体的框围空间设有一靠体,且该靠体的前侧面相较于该框围体的前侧面成内陷。
其中,该框围体的框围内侧至该靠体的前侧面方向,形成有一斜面。
其中,该框围体局部形成有一缺口。
其中,该休憩靠垫的该框缘与邻接的另外一部位的休憩靠垫的背侧部的另一框缘,通过一连结件连结为一体。
其中,该休憩靠垫的前靠部的框围体朝向该背侧部方向形成一第一周缘,且该背侧部朝向该前靠部方向设一第二周缘,且该第一周缘迭设于该第二周缘的外侧。
其中,该第一周缘为聚丙烯材质。
其中,该前靠部的框围体以及该插合管,以及该第一周缘,为聚丙烯材质一体成型制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各穿孔与各插合管,通过该结合杆的结合,而具有规格化、一致化以及符合产品经济规模的制作工序,同时提供了一较为整齐划一的品质,以及更具稳固而不易脱落的结合的效果,并且大量节省生产成本。
以下通过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色以及实施例,供审查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使用于椅具的头靠部与背靠部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椅具的头靠部、背靠部以及臀靠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椅具的头靠部、背靠部以及臀靠部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休憩靠垫,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休憩靠垫A、B、C可以分别适用于人体的头靠、背靠、臀靠等部位的器具。较常见为本实用新型的椅具。本说明与图式虽以椅具为例,但不以椅具为限。
请参阅图1,配合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前靠部1以及一背侧部2,且该前靠部1与该背侧部2合围形成一容室3(如图2),该前靠部1内侧向该背侧部2设有数插合管11,且该数插合管11的自由端为开口111,且该背侧部2设有对应该数插合管11的数穿孔21,且由各穿孔21插设一结合杆22至该各插合管11,且该插合管11的长度局限于该容室3的高度内,以形成该前靠部1与该背侧部2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育有限公司,未经安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9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楔式万向无级轧线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换辊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