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8271.6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0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德·G·豪威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2/22;H01R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如中央处理器(CPU),与基板,如印刷电路板(PCB)。
【技术背景】
现有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PCB)的电连接器由金属片冲切形成。有些电连接器会采用一些结构简单的导电端子,比如导电的弹性端子。设有导电的弹性端子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若干中部直径变窄的端子收容孔,用于固持弹性端子的中部,导电的弹性端子收容于相应的端子收容孔中,弹性端子的头部和底部凸伸出绝缘本体用于分别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但是制造该弹性端子并不是很容易的。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线型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的基部、组装基部上并设有顶板的上盖及由金属杆弯折并呈线型结构的若干导电端子,顶板设有若干与基部的端子收容孔相对应的穿孔,每一个导电端子设有弹性中部、自中部的上端向上延伸的接触部及自中部的底端向下延伸的尾部,接触部插入上盖的穿孔中,尾部固持于基部的端子收容孔中,中部位于基座及上盖的顶板之间,当芯片模块向下按压上盖时,中部可提供向上驱动接触部的弹力。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的基部、组装于基部中的端子收容孔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从底侧组装于基部上的适配件,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下凸伸出基部的尾部,适配件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尾部,所述适配件设有若干电性连接导电端子尾部的裸露锡球。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呈线型结构,每一个导电端子设有弹性中部、接触部及尾部,当芯片模块向下按压上盖时,中部可提供向上驱动接触部的弹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最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与图3相似,但取自仰视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具体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其包括基部1、组装于基部1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位于基部1上方的上盖3及位于基部1下方的适配件4。
基部1大致呈矩形板,其设有贯穿基部1的若干端子收容孔10及排列于基部1上表面16并位于端子收容孔10侧边的若干凸肋12。端子收容孔10与凸肋12分别排列成排,同一排的端子收容孔10位于相邻的两排凸肋12之间。端子收容孔10大致呈锥形结构,其头部直径较宽,底部直径较窄。而且,相邻两排端子收容孔10为交错排列以使相邻的端子收容孔10具有尽可能大的间距,有助于导电端子20的排布。
请参阅图2至图4,导电端子2由直线型金属杆多次弯折形成,而非由金属片冲切而成,上述导电端子2具有足够强度且不易被破坏。导电端子2设有弹性中部20、于中部20的顶部向上延伸的接触部22及于中部20的底部向下延伸的尾部24。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及尾部24在垂直方向上对齐。中部20设有水平的底臂201、自底臂201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弧部202及自弧部202的顶部弯折形成水平的顶臂203。底臂201、弧部202及顶臂203形成横向的“U”型结构,于是上述中部20具有理想的弹性。导电端子2从上端插入基部10的相应端子收容孔10中,尾部24从基部1的底面14延伸出来,中部20的底臂201位于基部1的上表面16并设置在相邻的两排凸肋12之间可防止导电端子2摆动。所述中部20自相应的端子收容孔10水平延伸并经过相邻一排的端子收容孔10,但是没有到达同一排的相邻的端子收容孔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8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切片管道输送装置
- 下一篇:干燥装置及其风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