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防雨鞋套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7708.4 | 申请日: | 2009-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856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于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明月 |
| 主分类号: | A41D17/00 | 分类号: | A41D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1706天津市武清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雨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季服饰,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防雨鞋套。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采用一种全身防雨用具,形装类似风衣或长大衣,可使人们外出时不致被雨淋湿上衣与裤子,但是由于雨天外出行走或骑车时,鞋子露在外面被雨水淋湿,尤其是上班族,进办公室后,鞋子还是湿淋淋的,很是不舒服,造成很大的麻烦。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87210969)公开了一种连体雨衣,有效防止了鞋脚面的淋湿问题,脚披下方连接有一松紧,但是鞋底仍然裸露,这样难免会被雨水侵湿鞋脚面,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一种便携式防雨鞋套,采用鞋底与脚披封闭的形式,有效避免了鞋被雨淋湿,实现只穿防雨鞋套或者将平时穿戴的鞋不脱,直接将鞋套穿在外面实现防雨。构成简单、穿戴简便、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防雨鞋套,易于实现与裤子的相连,有效防止雨天鞋子被雨淋湿,扩大使用人群、易于折叠,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便携式防雨鞋套由拉链、竖直相连部、脚披部、鞋底组成,其特点是脚披部与竖直相连部以及鞋底胶合于一体,拉链的带拉头部与竖直相连部相逢连接,拉链的带拉头部缝在竖直相连部的外侧,不带拉头部缝在裤角边的里侧,使用时裤角边在外侧与竖直相连部呈顺延搭接,竖直相连部、脚披部由PVC、防雨尼龙布、塑胶复合材料、尼龙稠和防浸湿材料府绸制成,鞋底的前掌部有一凹槽,凹槽内部镶嵌有一块与其形状一致的耐磨材料制成的防滑块,防滑块可根据磨损程度进行拆卸更换,竖直相连部与披脚部可折叠成与鞋底长宽一致的矩形形状,便于根据天气预测随身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采用拉链与竖直相连部相逢相连,脚披部与竖直相连部以及鞋底胶合于一体,拉链的带拉头部与竖直相连部相逢连接,竖直相连部、脚披部与鞋底由防浸湿材料制成,鞋底的前掌部有一凹槽,凹槽内部镶嵌有一块与其形状一致的耐磨材料制成的防滑块,防滑块底部表面有凸起粗糙面,行走时形成阻滞摩擦,竖直相连部与脚披部可折叠成与鞋底长宽一致的矩形形状,拉链的带拉头部缝在竖直相连部的外侧,不带拉头部缝在裤角边的里侧,使用时裤角边在外侧与竖直相连部呈顺延搭接,由于顺延搭接而不使雨水进入鞋里,而顺鞋面流淌,不至于鞋被淋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携式防雨鞋套的组装构成示意图
图2是一种便携式防雨鞋套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措施做详细说明:
由图1所示的便携式防雨鞋套,拉链1的带拉头部与竖直相连部2相逢连接,并缝在竖直相连部2的外侧,拉链1的不带拉头部缝在裤角边的里侧,脚披部3与竖直相连部2以及鞋底4胶合于一体,胶合处严格密闭,使用时裤角边在外侧与竖直相连部2呈顺延搭接,由耐磨材料制成的防滑块5镶嵌在鞋底4的凹槽中,其底部表面有粗糙凸起,行走时可起摩擦阻滞作用,竖直相连部2以及脚披部3由PVC、防雨尼龙布、塑胶复合材料、尼龙绸和防浸湿材料府绸制成。
由图2所示的便携式防雨鞋套的实施例,根据需要在竖直相连部2缝制的拉链1可以是任意类型,竖直相连部2与脚披部3以及鞋底4胶合的方式为依次顺延搭接,穿戴时与其相连的雨裤或雨衣也顺延在竖直相连部的上部,雨水依次顺流而下,由韧性材质制成的鞋底4的前掌部有一凹槽,凹槽内部镶嵌有一块与其形状一致的耐磨材料制成的防滑块5,其中防滑块5可以根据磨损程度进行拆除更换,竖直相连部2与脚披部3可折叠成与鞋底4长宽一致的矩形形状,所占空间体积小,便于携带。竖直相连部2的长短可变化,便携式防御鞋套可以单独使用,用于水稻插秧、淤泥清理等水中操作作业,也可与雨裤或雨衣相连用于防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穿防雨鞋套,也可将防雨鞋套穿在普通鞋的外边,进入干燥处时脱掉。
一种便携式防御鞋套依据鞋码大小,可制成适应不同人群的型号,或者可以制作与配号鞋一同销售的匹配鞋套,这样就可形成互相拉动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其构成简单,易于制造,携带方便,成本低廉,适用人群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明月,未经于明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7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