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攉煤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7052.6 | 申请日: | 2009-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704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潘瑞军;潘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瑞军;潘瑞福 |
| 主分类号: | E21C25/00 | 分类号: | E21C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永珠 |
| 地址: | 101500北京市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攉煤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攉煤机,特别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使用的可控运量的攉煤机,属于采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煤矿井下开采工作采用现有的支护设备回采方式,分为大型综合性机械化采煤和新长壁式人工炮开采方式,但是许多矿井不具备大型采煤设备的使用条件,由于长臂式回采煤壁与支架间的隙窄小,因此开采煤仍采用人工攉煤方法,即在井下由煤矿工人用铁锹攉煤,而煤矿工人在矿井窄小的空间下劳动,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安全系数低,采煤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不仅工作量大、耗费大量人工,而且仍无法满足煤运输机的运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自动攉煤机。
本实用新型由液压履带行走装置、与液压履带行走装置连接的高压油泵、与高压油泵连接的防爆电机、与液压履带行走装置连接的用于铲煤的大铲、设置在液压履带行走装置上的用于提升大铲的升降油缸、设置在大铲上的液压驱动马达、设置在大铲内的螺旋叶片滚筒和螺旋叶片组成;大铲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液压驱动马达和螺旋叶片滚筒的侧板,大铲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旋叶片滚筒的支撑架,液压驱动马达设置在侧板上,螺旋叶片滚筒的一端与液压驱动马达连接,螺旋叶片滚筒的另一端与大铲的支撑架连接,在螺旋叶片滚筒上焊接螺旋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大量减少井下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整机体积小,机动灵活性强,安全性好,只需一人轻松操作就能满足运输机的运力,能很方便的配合运输机装载运输,并且还能短距离送运物料和减少运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采煤产量,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攉煤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液压履带行走装置3、与液压履带行走装置3连接的高压油泵1、与高压油泵1连接的防爆电机2、与液压履带行走装置3连接的用于铲煤的大铲16、设置在液压履带行走装置3上的升降油缸7、设置在大铲16上的液压驱动马达4、设置在大铲16内的螺旋叶片9和螺旋叶片滚筒10组成;大铲16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液压驱动马达4和螺旋叶片滚筒10的侧板8,大铲16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旋叶片滚筒10的支撑架11,液压驱动马达4设置在侧板8上,螺旋叶片滚筒10的一端与液压驱动马达4连接,螺旋叶片滚筒10的另一端与大铲16的支撑架11连接,在螺旋叶片滚筒10上焊接螺旋叶片9,5为侧板8的外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防爆电动机2驱动高压油泵1并通过液压传动系统来控制液压履带行走装置3的位移,同时带动液压履带行走装置3的前端的大铲16上的液压驱动马达4的旋转,通过液压驱动马达4的旋转来带动螺旋叶片滚筒10以及其上的螺旋叶片9的旋转,液压履带行走装置3在移动过程中大铲16前方的煤经螺旋叶片滚筒10上的螺旋叶片9的旋转被旋置到攉煤机一侧的运输机上,从而实现边行走边攉煤。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各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布局等不同的具体情况,可将液压驱动马达4设置在螺旋叶片滚筒10的左侧也可将液压驱动马达4设置在螺旋叶片滚筒10的右侧,即螺旋叶片滚筒10可采用左侧液压驱动马达4驱动或右侧液压驱动马达4驱动,这样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都能将煤顺利攉到运输机上。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瑞军;潘瑞福,未经潘瑞军;潘瑞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7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矿水文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 下一篇:抽油杆扶正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