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枕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6877.6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267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陶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玉坤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赞坚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枕芯。
背景技术
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占一天时间的1/3左右,因此,选择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枕头至关重要。人们通过睡眠来调节、恢复精力和消除白天所产生的疲劳。这一过程需要一个舒适并符合人体工学姿态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头部、颈椎部分。
传统的枕头都是长方形,里面填充柔性物质,如稻壳、棉花、纤维等,睡觉时头颈枕靠在上面。枕头的枕芯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通过枕套来固定成形的,睡觉时由于头颈部的压力会使没有固定形状的枕芯变形、走位。长此以往,脑部血流不畅,循环不好,容易引起颈椎变形,导致弯曲或增生等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枕芯,其形状固定,舒适,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利于调整人的睡眠姿势,改善睡眠,同时可促进睡眠时脑部的血液循环。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枕芯,中部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底部设有一凸起部,凸起部的最大高度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最大深度。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外轮廓呈一长条形,其长宽比为1.5∶1-2∶1。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也为长条形,其长度与所述凹陷部的长度一致,其长宽比为3∶1-5∶1。
优选地,所述枕芯由涤纶混纺纤维棉材料加工而成。
优选地,所述枕芯通过130℃高温加热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枕芯,中部为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底部设有一凸起部,凸起部的最大高度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最大深度。如此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可适合侧卧、仰卧等不同睡眠姿势的需要,能够促使脑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的微循环,可缓解胸椎、颈椎的疲劳。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枕芯为一体成型,形状固定,不会变形、走位,能够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枕芯的横向截面的轮廓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为:
1--枕芯,2--凹陷部,3--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请参见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枕芯1,中部有一凹陷部2,该凹陷部2底部设有一凸起部3,凸起部3的最大高度小于所述凹陷部2的最大深度。其形状固定,舒适,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利于调整人的睡眠姿势,改善睡眠,同时可促进睡眠时脑部的血液循环。其中,
该枕芯1的凹陷部2的外轮廓呈一长条形,其长宽比为1.5∶1-2∶1。凸起部3也为长条形,其长度与所述凹陷部2的长度一致,其长宽比为3∶1-5∶1。该枕芯1形状的长宽比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头部的凹位设计,高度适中,适合各种睡眠姿势,如:仰卧、侧卧,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枕芯1可以为长条形、圆形、方形、梯形等形状,只要适合床的大小都可以。除此之外,枕芯凹陷部2的形状也可为长条形之外的形状,如:圆形、方形、梯形等。所述凸起部3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情况做调节,只要其高度低于凹陷部2的最大深度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该枕芯1的原料为涤纶混纺纤维棉材料,通过130℃高温加热一体成型加工而成。采用此工艺生产出来的枕芯1上下左右的涤纶混纺纤维棉分布十分均匀,枕芯形状不会变形、走样,保证产品质量。其加热定形原理如下:由于涤纶混纺纤维棉材料为热不良导体,在130℃被加热后,表面吸收了热能,首先完成交联固化形成薄膜,薄膜内部的热能还没有逸出,这样势必会造成内部涤纶纤维棉分子作无规则的运动,当运动到薄膜下面停留时,薄膜将完全网状交联,把涤纶混纺纤维棉材料定形。涤纶混纺纤维棉的加热温度可以为110℃-150℃的范围,而以130℃加热效果最好,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玉坤,未经陶玉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6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庭安全远程管控系统
- 下一篇:语音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