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6861.5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757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源;庄英德;陈亿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馨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发热源上方,以提升散热效果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兴起,使得笔记本电脑(NOTEBOOK)的普及率直线上升,又由于消费者对于笔记本电脑的指令周期、散热效果及体积轻巧等要求的提升,使得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效果愈显得特别重要,一般笔记本电脑的发热源主要为芯片组,而芯片组包括诸如中央处理器(CPU)、北桥芯片组、南桥芯片组等,如何有效逸散前述发热源所产生的热气以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质量,为提升整体质量的重要关键。
目前习用常见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主要设有二条实心的铜制热导管作为传导热及吸热的组件,在该热导管上则分别设有数个金属固定片;该固定片用以对合电路板上产生热量的发热源(例如为芯片组),而热导管的一端则焊接有多个鳍片,并在该鳍片的一侧设置风扇,使风扇的开口能对着鳍片吹拂;因此,当芯片组所产生热量经由热导管传至另端的鳍片后,即可由一侧的风扇吹拂而将热量排出于笔记本电脑的外部。
另一种习用散热装置,包括有二条实心的铜制热导管作为传导热及吸热的组件,但在该热导管上则改设一个较大的长形固定片,该固定片上设有导槽以供热导管置入,同时在该固定片上直接成型有数个凸柱,而热导管的一端则分别焊接有两组的多个鳍片,并在该固定片的一侧设置有风扇,该风扇分别具有两开口,以朝向二组鳍片吹拂,而达到散热效果。
上述两款习用散热装置的缺点在于:
以多根铜制的实心热导管为散热结构,使成本过高。
以铜制的实心热导管传递热量,使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导致散热速度降低。
该铜制的实心热导管容易造成热量囤积于内部而无法排出,使铜制的实心热导管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无法将热量顺利排出凸柱。
铜质热导管因其必须搭配设于侧边的风扇,所以仅能为L形结构,将占用较大设置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散热效果并降低制造成本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包括有:
一罩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底板,具有对应该发热源而设置的多个凸柱及设于多个凸柱一侧的多个鳍片,该底板相对设置于该发热源的上方,且相对封合于该罩体的下方,使罩体与底板共同构成一散热通道;
一隔热层,设于该底板上方,且相对于所述多个鳍片及所述多个凸柱设有透孔;
至少一风扇,设于底板的上方,并位于该散热通道以供导引气流通过该散热通道。
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罩体及底板形成一散热通道,且该底板上设有多个鳍片及凸柱,以增加散热面积,并且于底板上设置至少一风扇,使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能依循散热通道顺利排出,以取代习用的铜质导热管的设计,因此本技术方案能快速散热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设于内侧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罩体;11-散热通道;20-底板;21-鳍片;210-长鳍片;211-短鳍片;212-短鳍片;213-短鳍片;214-短鳍片;22-凸柱;30-隔热层;31-透孔;40-风扇;50-电路板;51-芯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仅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请参看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内的发热源,包括有一罩体10、一相对于该罩体10的底板20、一设于底板20上方的隔热层30以及设于该底板20上的至少一风扇40。应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以应用于对诸如芯片组的发热源进行散热为例做说明,但并非局限于此,也可用于对诸如随机存取内存或其他发热源进行散热。
该罩体10,具有一开口朝下的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罩体10为长型罩体。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其他形状的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馨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馨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68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