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6694.4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574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5K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宋 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旋转 装置 可携式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滑动及旋转装置,是指一种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下壳体之间,来用以使得上壳体能相对于下壳体滑动及转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演进,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的功能日新月异,以行动电话为例,从最早期仅能收发话、演进到可收发简讯、进而演变至可收发电子邮件及上网,现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按键部位仅具有完整的0至9数字键及少数个功能键,针对英文或中文的输入部分,仅能于每一按键上相对设置多个英文字母及中文注音符号,则使用者必须重复按压按键寻找所欲输入的英文字母或中文注音符号,不但繁琐且与一般惯用的计算机输入方式不同,故造成使用者的困扰,然而,倘若欲设置与计算机相同的键盘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则容易造成可携式电子装置体积过大而不便于携带,因此,现有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确有其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滑动及旋转的装置,用以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壳体可相对于下壳体滑动且旋转90度后露出设于下壳体的文字键盘,则令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具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也可使可携式电子装置薄型化以缩小体积。
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滑动及旋转的装置,其中包括:
一主板体,其上贯穿成型有一第一轨道及一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包含有相连通的一直线轨道及一弧形轨道,第二轨道呈直线形,且第二轨道相对设于弧形轨道的内圆处;
一底片体,其相对设于主板体的底侧面并跨设于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之间;
一枢轴,其穿设并固定于底片体中,且枢轴贯穿并滑动于第二轨道中;
一弹性装置,其两端分别与主板体及枢轴相连接,且弹性装置设于弧形轨道与第二轨道之间;
一滑动件,其穿设于底片体中并滑动于第一板体的第一轨道中。
本实用新型也设计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包括:
一下壳体及一上壳体;
一如前所述的滑动及旋转装置,其中底片体与下壳体相互固定,主板体与上壳体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利用滑动及旋转装置来使得电子装置的上下壳体得相对滑动并转动,则可于下壳体设置不同的键盘,故电子装置可具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一为上下壳体相对应叠合时藉由上壳体的按键操控的、另一为上下壳体相垂直时藉由下壳体的键盘操控的;
2.利用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之间的空间来装设弹性装置,以减少整体的厚度,进而缩小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体积,以符合薄型化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组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装置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操作模式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操作模式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第一操作模式顶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第一操作模式底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切换操作模式立体动作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切换操作模式顶视动作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切换操作模式底视动作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第二操作模式顶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及旋转装置的第二操作模式底视图
附图中:
10--主板体 11--第一轨道
111--直线轨道 11--2弧形轨道
12--第二轨道 121--近端
122--远程 20--底片体
21--长孔 22--穿孔
30--枢轴 31--本体
32--轴套 321--穿孔
322--连接部 40--顶片体
50--弹性装置 51--套接片
52--推片 521--支杆
522--勾体 53--弹簧
60--定位组件 61--扣片
611--长槽 612--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66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控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氮吹联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良进料装置的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