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擎启动齿轮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05850.5 | 申请日: | 200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5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承恩;苏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7/00 | 分类号: | F02N17/00;F02F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 启动 齿轮 盘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引擎启动齿轮盘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达到方便组装及降低曲轴加工成本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摩托车的引擎作动原理,主要是利用引擎汽缸内经燃烧后而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借以提供摩托车行进的动力来源,但由于运转时容易产生高温,而必须使用润滑油以进行润滑及散热的作用,故通常另外设有润滑油路,以引导润滑油通过右曲轴箱到达汽缸头、活塞等机件,而达到散热的功效。而现有的引擎右曲轴箱结构,请参阅图1、2所示,该右曲轴箱1外侧设有一右曲轴箱盖10,于右曲轴箱1内包括有一右曲轴11、一机油泵12、一启动马达13、一单向离合器14、一发电机15及一启动齿轮导片16。
该右曲轴11,请参阅图2、3所示,是借由活塞(图中未绘出)予以带动,该右曲轴11中央设有一主流道111,该主流道111另设有数个副流道112。另于右曲轴箱盖10上开设一机油流道101,该机油流道101是与主流道111相对应,借此可令机油流入主流道111内。该右曲轴11上依序轴设有一机油滤网113、一轴承114、一凸轮轴驱动齿轮115、一机油泵驱动扣链齿轮116、一轴衬套117、一单向离合器14及一发电机15,其中,该轴衬套117是为一具多孔性的套筒,该单向离合器14上轴设有一启动齿轮盘141,而该机油泵驱动扣链齿轮116是以一驱动扣链118来带动机油泵12运作,上述的轴衬套117是设置于启动齿轮盘141与右曲轴11之间,该机油泵12是设置于右曲轴箱1上,借由驱动扣链118的带动,可令引擎于运转时,将机油加压泵出,使部份机油可由右曲轴箱盖10的机油流道101进入主流道111内,再经由副流道112流至轴衬套117,予以润滑启动齿轮盘141,该启动齿轮盘141是被动启动马达13的齿轮131带动。次请参阅图2所示,该右曲轴11于单向离合器14的外侧设有一发电机15,该单向离合器14是与发电机15固设,该发电机15包含有一线圈组151及一飞轮152,借由该发电机15可提供电源予摩托车其他的电机单元使用;当动启动马达13作动时,即可带动启动齿轮盘141,并借由启动齿轮盘141来带动单向离合器14转动,进而使发电机15及右曲轴11转动,借此可使引擎启动运转。而当引擎运转后该启动齿轮盘141即会与该单向离合器14脱离,亦即该启动齿轮盘141不会随右曲轴11转动而成静止不动状,借此,利用该单向离合器14可防止动力元逆向输出,以免启动马达13等机件的损坏。其中,该右曲轴箱11上固设有一起动齿轮导片16,该起动齿轮导片16一侧是成一U字型,并可将启动齿轮盘141予以夹持包覆,借此,可使启动齿轮盘141的轴向位移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而可避免与其他元件产生干涉。
现有的引擎于作动时,请参阅图2、3所示,是由启动马达13的齿轮131带动一减速齿轮17旋转,经由减速齿轮17减速带动启动齿轮盘141旋转,该启动齿轮盘141与单向离合器14可带动发电机15的飞轮152,该飞轮152则可带动右曲轴11转动,进而带动引擎形成启动的动力来源。
现有的引擎借由上述的结构,虽然可达到产生动力的目的,然而,现有引擎为润滑启动齿轮盘141的机油流道101设计过于复杂,使得机油流道101的加工程困难及成本提高。另且该右曲轴11上依序设有机油滤网113、轴承114、凸轮轴驱动齿轮115、机油泵驱动扣链齿轮116、轴衬套117、单向离合器14及发电机15等构件,因此造成右曲轴11的主流道111的成形加工相对困难,亦增加该等构件组立的困难性。此外右曲轴11因同轴设有凸轮轴驱动齿轮115及机油泵驱动扣链齿轮116,使得启动齿轮盘141、单向离合器14及发电机15被迫更向右曲轴116外侧设置,进而使引擎整体的平衡工程更加困难。
有鉴于现有的引擎结构具有上述的缺失,所以,要如何提供一可达到方便组立及降低加工成本的引擎结构,实为目前摩托车制造业者所亟待克服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擎启动齿轮盘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5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