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5607.3 | 申请日: | 2009-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7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叶锡铭;王瑞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0;F21V31/00;F21V29/00;F21V23/06;F21Y103/0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灯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阴极管灯具结构,尤指一种可有效提高照明亮度,提高气密及防水等级的冷阴极管灯具结构。
背景技术
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主要应用于液晶的背光,利用电极射出的电子撞击水银(或使用氙),激发水银使其释放出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涂在玻璃管体内侧的荧光物质而成为可见光,因其结构简单,故可以为非常细型的荧光灯管。冷阴极管与一般的荧光灯最大的差别在于:冷阴极管的电极并非使用白热灯丝发热引起热电子发射,故一般的荧光灯称之为热阴极管(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且热阴极管的电极构造无法小型化,故主要应用于高功率的荧光管上;另一方面,由于冷阴极管具有细型、寿命长、体积小、功率低、电气稳定的特性,用途日趋广泛。
现有冷阴极管,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79059号(公告日:2004年3月1日),揭露了一种便利型冷阴极灯管装置,将一冷阴极灯管设于一透光管体。又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56793号(公告日:2003年10月1日),揭露了一种冷阴极管照明装置,主要是以一呈中空管体状的握柄提供冷阴极管容纳组合。
因此,上述冷阴极管均是以细直长条的形状、高压输入为实施态样,其照明亮度非常有限,且气密效果较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阴极管灯具结构,其结构设计可有效提高照明亮度,提高气密及防水等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阴极管灯具结构,包括有:至少一灯头;至少一透光载体,其连接于该灯头一端;至少一U型冷阴极管,其设于该透光载体内部;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其套设于该U型冷阴极管上,该固定件周缘抵靠于该透光载体内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该透光载体胶封设置于灯头一端,可有效提升气密及防水等级;利用该U型冷阴极管设于透光载体内部,可有效提高照明亮度,该U型冷阴极管并可作不同色温的设计,营造不同视觉效果。
为使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放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固定件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第六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灯头
11 外壳
12 印刷电路板
13 安定器
14 导线
15 接头
16 螺纹
17 接点
18 接脚
2 透光载体
2’ 透光载体
21 单向气孔
22 加热装置
3U 型冷阴极管
31 电极接点
4 固定件
41 穿孔
42 缓冲部
421 缝隙
5 衔接件
51 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阴极管灯具结构,相较于现有冷阴极管灯具的高输入电压(1000伏特),其可在较低压(约200伏特)输入驱动。该冷阴极管灯具结包括有:一灯头1、一透光载体2、一U型冷阴极管3及两个固定件4。该灯头1具有一外壳11、一印刷电路板12、一安定器13、两根导线14及一接头15,该外壳11为塑料壳体,该印刷电路板12容置于外壳11内,该印刷电路板12上焊接有一安定器13,该安定器13用以在通电时产生瞬间高压,使水银蒸气(图未示)电离。该接头15以两根导线14电连接于印刷电路板12上,用以当作电力传输的桥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5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磨床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