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4785.4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7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新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30 | 分类号: | D01H13/30;D01H13/1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易咏梅;闵 磊 |
地址: | 528476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捻机 纱线 加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内使用的倍捻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给纱线加油的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纺纱厂在利用倍捻机生产纱线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成品纱进行加油处理,使得纱线产生较多静电,从而导致退绕不好,经常发生客户因为成品纱线起毛或者难退绕而投诉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纱线的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设计出用于给成品纱线加油的加油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该加油系统通过给成品纱线加入防止静电的涤纶油,避免了纱线起毛的现象,并使纱线具有更好的退绕效果,减少了织布过程中的纱线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其包括卷绕纱线的超喂罗拉和纱筒,还包括位于超喂罗拉和纱筒之间的油槽和油轮,该油轮安装于油槽内,下侧浸入油槽内的油中,上侧贴紧纱线。油轮在转动过程中即将下侧沾油的部分转到上侧且与纱线接触,即将油均匀的加入纱线。调节纱线与油轮的接触面积或油轮转动速度就可以调节加油量。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还包括为油槽供油的油桶和油位控制箱,该油桶内的油由油泵通过进油管供给油位控制箱,该油位控制箱通过回油管连接油桶,油位控制箱通过出油管将油供给油槽,回油管伸入油位控制箱内部一段长度,油位控制箱与油槽位置水平平齐,且高于油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能够自动地为油槽供油,并自动地平衡油槽内油面高度,从而可以保证油面处于恒定的位置,避免加油量不均匀。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回油管的一端穿过油位控制箱油面之下的位置,另一端穿过油桶油面之上的位置。这使得油位控制箱内的油面可以保持在回油管伸入油位控制箱的长度。一旦油面高过回油管,则油就可以从回油管自动返回油桶。因此,能通过回油管自动维持油位控制箱内的油面恒定,于是通过出油管使油槽的油面也保持了恒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回油管基本上竖直地布置在油位控制箱内的一端。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进油管的一端穿过油位控制箱的油面之上的位置,另一端穿过油桶油面之下的位置。进油管连接油桶和油位控制箱,其上设置有油泵,为方便出油,进油管的油桶一侧位于油面内,油位控制器一侧位于油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带动油轮转动的电机,该电机能够匀速运行,从而可以避免加油不均,而且该电机可通过变频无极调节电机的运行速度,由此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有规律地控制电机的运行,以适应不同的加油量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油桶设置有用于在油面低于警报位置时立即报警的油位控制器。当油桶油量不足时,可自动停止系统的运行,同时报警灯自动打开,待人工加油进油箱后再自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倍捻机上使用加油系统,明显地解决了成品纱的起毛现象,较大程度地减少了静电的产生,明显提高了纱线的退绕性能,减少了纱线的浪费。另外,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油桶内装入油位控制器,使得在油桶内的油量不足时,油位控制器立刻显示醒目的报警信息,并使报警灯自动打开,系统自动停止运行,当人工向油桶内加油后,系统再自动运行,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的油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纱筒;2纱线;3油槽;4涤纶油;5油轮;6超喂罗拉;7黑辊;8旋转盘;9油泵;10油桶;11油位控制箱;12出油管;13回油管;14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的示意图,该倍捻机纱线加油系统包括卷绕纱线2的超喂罗拉6和纱筒1,还包括位于超喂罗拉6和纱筒1之间的油槽3。在油槽3内设有油轮5,其下侧浸入油槽3内的油中,上侧贴紧纱线2,而且该油轮5由电机带动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轮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新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新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4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发泡粘贴保温板洞口卡固件
- 下一篇:轧辊电镀用的轴径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