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读笔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4649.5 | 申请日: | 2009-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4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瑞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9B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 芳 |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读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点读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用点读机的笔尖接触到学习机课本上预先设计好的座标点时,学习机主机将以语音报读的方式发出声音,当点读机的笔尖离开学习机课本上预先设计好的座标点时,学习机将不能完成语音报读,需要点读笔的笔尖再一次的接触学习机课本上预先设计好的座标点才能使学习机以语音的方式读出课本内容或直接按学习机上面的复读键来操作完成;另外,当需要播放/暂停或复读时,需要操作学习机上的相应按键,这些都给操作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在点读笔上设置与笔尖接触开关并联的点读开关,实现在笔尖不受压时,仍可通过按下点读开关读取相应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点读笔,连接在主机上,由上下壳体围合而成,壳体内包括PCB电路板、电感和笔尖接触开关,电感与PCB电路板电连接,电感将笔尖接触开关触发的信号无线传输至主机中,点读笔还包括设于壳体上的点读开关,点读开关与笔尖接触开关并联在PCB电路板的相应电路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壳体上还包括播放/暂停开关和/或复读开关,播放/暂停开关和复读开关触发至PCB电路板的信号有线传输至主机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笔尖接触开关包括笔尖杆、弹簧和导电片,笔尖杆一端外露,另一端分别与弹簧和导电片相抵接,弹簧呈中空状,导电片位于弹簧内,笔尖杆受压后,导电片可与PCB电路板的电源触点相触碰。笔尖杆穿设于电感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点读笔上设置与笔尖接触开关并联的点读开关,实现在笔尖不受压时,仍可通过按下点读开关读取相应的内容;同时将主机上的播放/暂停、复读功能移至点读笔上,可方便操作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点读笔的示意图(其中1-A为上壳体示意图;1-B为下壳体及点读笔内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点读笔侧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点读笔电路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上壳体,2-下壳体,3-笔线,11-点读开关;12-播放/暂停开关;13-复读开关;20-笔尖接触开关;21-PCB电路板;22-电感;31-点读笔电源;201-弹簧;202-导电片;203-笔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点读笔通过笔线连接在学习机主机(以下简称主机)上,笔线3中的电源线可为点读笔供电,点读笔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围合而成,壳体内包括PCB电路板21、电感22和笔尖接触开关20,笔尖接触开关包括笔尖杆203、弹簧201和导电片202,笔尖杆一端外露(按压处),另一端分别与弹簧201和导电片202相抵接,弹簧呈中空状,导电片202位于弹簧201内且不与弹簧相接触,这样笔尖杆203受压后,通过弹簧的作用,导电片202可与PCB电路板21的相应触点相触碰,而在笔尖杆非受压状态,弹簧回位,这时导电片与PCB电路板分离。电感22与PCB电路板21电连接(这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当笔尖杆被按压后,导电片与PCB电路板相接触(即接通PCB电路板电源),电感将笔尖接触开关触发的信号无线传输至主机中,从而读取相应的内容。在上壳体上设有点读开关11,播放/暂停开关12和复读开关13。点读开关11与笔尖接触开关20并联在PCB电路板的相应电路中,这样即使点读笔离开点读屏幕,即笔尖杆不被按压时,通过按下点读笔外壳上的点读开关11仍可实现点读的功能,方便使用。
播放/暂停开关12和复读开关13与主机上的播放/暂停开关和复读开关具有同样的功能,将上述主机上的相应功能移至点读笔上,也使操作更为便利。按下播放/暂停开关12和复读开关13,可将触发至PCB电路板21的信号有线传输至主机中(该传输线与点读笔的电源线均设于笔线3中)。
为使壳体中各部件更为紧凑,将电感22的位置设于点读笔的前端,即笔尖杆203处,笔尖杆203穿设于电感22内,可最大限度地节省壳体的内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瑞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瑞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46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商标自动识别装置
- 下一篇:零电压触发电子调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