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错装液氧杜瓦罐充装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4283.1 | 申请日: | 2009-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1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蓝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德力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5/04 | 分类号: | F17D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 地址: | 528051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错装 液氧 瓦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氧杜瓦罐充装系统,特别涉及防错装液氧杜瓦罐充装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杜瓦罐生产厂家在其产品使用说明书中介绍,液氧杜瓦罐的充装进液要求是从液体灌充阀充入。可是,按这种方法充装液氧,罐内压力会逐渐升高,当罐内压力大于充装进液压力,必须打开排放阀排气卸压,否则液氧无法再继续充入。而充装过程中打开排放阀连续放空,液氧损耗是非常大的。
现有技术中,每充满一个180L的液氧杜瓦罐,液氧放空量在50kg左右,对比液氧满罐的净重200kg,每充一个液氧杜瓦罐,液氧放空损耗率达到25%。
随着企业杜瓦罐充装业务量的扩大,液氧杜瓦罐的充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伴之而来的是现场在充装液氧杜瓦罐过程中的大量放空,造成很大浪费,成本高、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准确率高、可回收、节能、降耗、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防错装液氧杜瓦罐充装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防错装液氧杜瓦罐充装系统,包括设有绝缘保温层的充装进液管路,所述充装进液管路下设的数组并联的进液阀,进液阀通过接头与软管连接,所述软管末端的接头与杜瓦罐上的灌充阀连接,所述杜瓦罐上还设有排放阀,所述进液管路上方增设充装回收管路,所述充装回收管路下设数组与进液阀对应的回收阀,所述软管接头设于回收阀与进液阀之间,所述带有接头的软管通过防错装接头与杜瓦罐的排放阀连接。
所述进液阀与排放阀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进液阀为六个。
所述进液阀为九个。
所述防错装接头设于排放阀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合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以增设回收管路的形式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会造成液氧的浪费,其合理的设计,解决了一直困扰本领域的问题。
2、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在使用时,只要将带有接头的软管与液氧杜瓦罐上的防错装接头连接即可方便充装,使用极其方便。
3、节能、降耗。本实用新型以增设的回收管路回收排放于空气中的液氧,避免了液氧的损耗,相对于现有技术的25%的损耗率,本实用新型的损耗率基本为零,降低了成本,增加经济效益50%左右。
4、经济实用。本实用新型以低成本的投入解决了问题,适应现今社会更经济实用的要求。
5、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结构较现有技术更牢固、可靠,使用寿命长,具有广阔的市场经济效益。
6、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中的防错装接头避免充错介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装进液管路 2、保温绝热层 3、进液阀 31、回收阀 4、接头 5、软管 51、进液阀 6、排放阀7、杜瓦罐灌充阀 8、软管接头 81、防错装接头 9、杜瓦罐 91、杜瓦罐排放阀 10、充装回收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设有绝缘保温层2的充装进液管路1,所述充装进液管路1下设的数组并联的进液阀3(包含3-1,3-2,3-3,3-4,3-5,3-6,以下同样),进液阀3通过接头4与软管5连接,所述软管5末端的接头8与杜瓦罐上的灌充阀7连接,所述杜瓦罐上还设有排放阀6。
充液软管5与液体灌充阀7连接,是因为液氧从液体灌充阀7充入,再通过一根接近罐底部的引出管排出,当罐的液位上升超过引出管管口,而此时罐压上升需要进行降压处理时,只能打开排放阀6,就算是要将排空的气氧回收,也要再用一根软管与排放阀连接才能实现,这不仅使软管数量成倍增加,造成操作上的繁琐,还由于软管数量增加,导致液氧通过软管时的冷损大幅增加。
杜瓦罐充装选择从灌充阀7进液,充装过程发生罐压上升,打开排放阀6排气减压。
此结构在操作过程中,需将杜瓦罐经排放阀6放空,造成损耗,若不放空,则存在一定的错装率,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成本高,浪费大。
参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德力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德力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42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蜡烛垫
- 下一篇:一种铸造用砂型脱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