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造植物煤炭的液压式万能制棒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4043.1 | 申请日: | 200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2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万金林;赵新大;梁建平;赵恭;任英凯;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金林;赵新大;梁建平;赵恭;任英凯;赵华 |
主分类号: | B30B11/30 | 分类号: | B30B1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植物 煤炭 液压式 万能 制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植物煤炭的液压式万能制棒机,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尤其适合利用各种植物进行植物炭及植物煤制棒,不仅制棒效率最高,而且成本最低,该制棒机一次可制棒4-90根以上,效率是原来的几倍和几十倍,极其完善,有“万能制棒机”之称。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现有的各种植物(木)炭制棒机及植物煤制棒机,其制棒效率都十分低下,一般制棒效率都不会超过两根,所以制棒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这些制棒机都是当前必须淘汰的机械,均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之处:
1、现有的木炭制棒机:都是利用锯末、稻壳等进行木炭制棒的低效率制棒机械,也是生产效率最低的机械,由于便于棒体炭化,棒体中间都留有孔隙,所以这些机械只能是单头出棒,无法进行多头(多根)制棒,这是造成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而且耗电量极大。
2、现有的植物煤制棒机:是一种利用秸杆与煤混合后,直接挤压出棒的制造煤棒的机械,一般都是单头出棒,无法进行多头和高效率生产,不仅生产成本高,工艺落后,而且劳动强度较大。
3、现有高效率制棒机:虽然制棒效率也能达到2-10根,但机械工艺复杂,耗电量较大,该制棒机永远也达不到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式万能制棒机的生产效率。以上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利用各种植物原料进行制造植物煤炭的液压式万能制棒机,它能克服现有的植物(木)炭制棒机、植物煤制棒机及高效率制棒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液压式万能制棒机的动力由液压及电源系统供给,液压式万能制棒机由液压及电源系统、液压油路管、液压及配电箱、油缸及液压锤、料仓、成型模具、活动式压实垫板、台面、操作手柄、固定主支架和电热条及电热元件组成;在机身支架垂直顶部装置上油缸及液压锤,油缸及液压锤由液压及电源系统供给动力,液压及电源系统由液压油路管输送液压力,由液压及配电箱供给电力;在油缸及液压锤下端垂直装置有料仓,料仓由上下固定架固定,以保证液压冲撞击的牢固性;在料仓下面装置有活动式压实垫板,活动式实垫板由垫板托梯支撑固定,同样是稳定液压冲撞击的牢固度;液压式万能制棒机全部机身由固定主支架支撑;当原料外进料口进入原料时,由油缸及液压锤将原料压进料仓进行压实,全部工作由操作手柄控制,待原料把料仓和成型模具的凹凸型挤压内进料口压实填满后,再将活动式压实垫板自动移开,搬动操作手柄进行缓慢液压,也可快速和直接冲撞压,当压实料经过成型图案型状及挤压出口时即可制棒成型,并可得到各式各样和大小不等的成型棒体,为使棒体更容易成型和不变形,在成型模具内装置有电热条及电热元件,当电热条及电热元件通电时,使制棒成型模具升温,并使制棒成型模具内的原料均匀受热,使得受热后的原料通过成型图案型状及挤压出口时更易成型,同时使棒体成型更加稳定,出棒率高,棒体密度好,结构紧;也可将棒体带有一定深度的易炭化凹槽,易炭化凹槽能使棒体内外炭化均匀,烧制的成品质量好、热质高;为进一步提高棒体质量,在棒体原料中再添加5-50%的煤和一定量的强固剂进行一道制棒和炭化,使棒体质量大大提高,该炭品不仅具有植物炭的功能和环保优势,还具有焦炭的特性和持久燃烧效率,被称之为“永生焦炭和绿色环保炭”。
该液压式万能制棒机大大提高了制棒(植物炭)和造煤(植物煤)效率,有效地保障了绿色能源的制造和供应,彻底缓解人类的能源紧缺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出棒率高,一次可出棒4-90根以上,棒体密度好,结构紧,炭品质量好,热质高,不仅具有植物木炭的全部功能和环保优势,还具有焦炭的特性和持久燃烧效率,被称之为“永生焦炭和绿色环保炭”,该炭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的各个领域;这种液压式万能制棒机大大提高了制棒、产炭和造煤效率,是普通机械的几倍和几十倍,为大量生产“永生焦炭和绿色环保炭”提供了巨大的有利条件,有效地保障了绿色能源的供应和再生产,极其完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压式万能制棒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油缸及液压锤和料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成型模具和电热条及电热元件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是成型图案型状及挤压出口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金林;赵新大;梁建平;赵恭;任英凯;赵华,未经万金林;赵新大;梁建平;赵恭;任英凯;赵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4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