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3429.0 | 申请日: | 2009-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86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3/04 | 分类号: | F28F3/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鳍片,尤其指一种可加快散热速率且避免使用者于拿取时会割伤手部的散热鳍片。
背景技术
现今的科技不断求新求变,因此许多电子装置于设计时也逐渐倾向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方向来设计,但高工作效率所伴随的问题是,该电子装置的热量亦随着提升高工作功率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为使该电子装置维持良好的运转,许多电子装置于设计时亦会考虑许多可提供增加散热效率的因素,以提高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
而现今该电子装置主要是利用一散热器固设于电子装置上,使该电子装置与散热器构成热接触,由此使该电子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该散热器包括一导热装置和复数热接触于导热装置的散热鳍片所构成;且于现今电子装置的领域中,又因金属具有极高的热传导率,故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制作各散热鳍片,以此使得该散热鳍片的传热能力得以大为增加。
然而,该散热器的散热鳍片的表面面积与散热效果呈正比,因此如何于有限尺寸下增加散热鳍片的表面面积,以成为重要课题,又于制作时由于该散热鳍片为金属材质,所以该散热鳍片的毛边相当的锋利,而容易使人于组装或拿取该散热器时被该散热鳍片所割伤;基于以上因素,该散热鳍片于结构上实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散热鳍片,其可增加散热鳍片的表面面积,以近一步增加该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其主要是令散热鳍片的表面形成复数个密集的凹凸部。
利用上述结构,由于该散热鳍片的表面形成复数个密集的凹凸部,因此该凹凸部可增加该散热鳍片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升该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且该凹凸部亦可钝化该散热鳍片的锋利边缘以避免使用人于组装或拿取时被该散热器的边缘所割伤,而该散热鳍片呈可组装结构,使该各散热鳍片于组装后形成完整的散热器并与导热装置相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散热鳍片的放大组装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散热鳍片的立体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中央筒体;11顶壁;12穿孔;20散热鳍片;21凹凸部;22第一折片;221第一扣孔;222第一扣勾;23凹口;24第二折片;241第二扣孔;242第二扣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其主要令散热鳍片20的表面形成复数个密集的凹凸部21,而该散热鳍片20的凹凸部21是由珠击的方式所形成。
由于该散热灯杯的散热鳍片20的表面形成复数个呈密集的凹凸部21,因此该散热鳍片20的凹凸部21可增加该散热鳍片2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增加该散热鳍片20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效率,且该凹凸部21亦可分散该散热鳍片20于表面的应力,使该散热鳍片20的结构更为坚固,又该散热鳍片20的凹凸部21的形成可钝化该散热鳍片20的锋利边缘以避免使用人于拿取时被该散热器的边缘所割伤。
于本实施例中,该散热鳍片20组装成一散热灯杯,其包括一中央筒体10和复数个散热鳍片20。
请参考图2所示,该中央筒体10呈圆柱状,且该中央筒体10的顶部横向形成一环状的顶壁11,又该中央筒体10底部的中央位置形成一穿孔12。
请附加参考图3和图4所示,各散热鳍片20的内侧边与该中央筒体10相接而呈辐射状排列,且各散热鳍片20的表面分别形成复数个密集的凹凸部21,以提高各散热鳍片20的散热效率,且避免使用者于拿取时被该散热鳍片20所割伤,并进一步分散该散热鳍片20于表面的应力,使该散热鳍片20的整体结构更为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3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