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键盘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02535.7 | 申请日: | 2009-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3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叶亮达;张贤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3/70 | 分类号: | H01H13/70;H01H13/83;G06F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键盘,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输入装置,其可以应用于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手机或任何需要设置按键输入的电子设备,此外,采用薄膜开关(thin film switch)的键盘由于体积更为薄型化,且按压时所产生的声响较小,因此被业界广泛使用。而键盘除了具备作为输入接口的基本功能外,目前市面上可见的发光键盘,其作用在于帮助使用者在光照不佳的环境中,仍可准确按压按键位置而不致输入错误。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发光键盘的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10是由下而上依序由底板11、反射片12、导光片13、薄膜开关14、遮光片15以及一支撑板16层层迭设而成,于该支撑板16上设有弹性体17,该弹性体17顶面设有键帽171,该弹性体17底面设有作动柱172,于该键帽171底面与该支撑板16之间枢接有一剪刀式结构18,该剪刀式结构18由两交错且相互枢接的第一支架181及第二支架182构成,该第一支架181及第二支架182的顶端枢接于该键帽171底面,该第一支架181及第二支架182的底端枢接于该支撑板16;该遮光片15及该支撑板16对应于该弹性体17设置处分别设有透空部151、161,该透空部151、161的一个作用在于,当使用者按压该键帽171并同时压迫该弹性体17时,可带动该作动柱172下沉通过该透空部151、161,再压迫该薄膜开关14使其电性导通,该透空部151、161另一作用在于,于该导光片13一侧设有光源(图中未示出),该光源可提供光线射入该导光片13,同时经由反射片12的反射作用将亮光由该透空部151、161射出,使产生发光效果。
由上述结构可知,习知发光键盘10层层迭设的结构,构件极为繁复,不仅成本高、组装费时,且厚度厚,而将上述结构组装于发光键盘的外壳体(图中未示出)时,其厚度更厚,无法符合产品薄型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键盘,可简化构件,缩减键盘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键盘,包含支撑板、导光片、反射片电路模块、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弹性体、按键及容置上述构件的外壳体,该支撑板、导光片及反射片电路模块依序由上而下层层迭设,该支撑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洞,该导光片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洞,该反射片电路模块由反射片及电路构成,该光源提供光线射入导光片,该弹性体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及第二孔洞内,且弹性体底部抵靠于反射片电路模块,该弹性体具有作动柱,该按键设置于弹性体顶部;当按压按键且挤压弹性体下沉,可带动作动柱底部与反射片电路模块接触,并触动电路形成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好处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化构件,缩减键盘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光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2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电磁辐射宽电压启动的无极灯
- 下一篇:小孩进入阳台报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