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式冲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1848.0 | 申请日: | 200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30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牛姣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姣娥 |
| 主分类号: | B25D11/06 | 分类号: | B25D11/06;B25D17/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6012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式 冲击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冲击电钻、冲击气钻中使电钻主轴产生冲击振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冲击电钻及冲击气钻中产生振动冲击的装置均为上下鼠牙齿型齿盘直接啮合并相对转动,从而使电钻主轴产生前后冲击振动,该方式是上下齿盘的鼠牙齿在受较大压力下相对高速转动,相互产生强烈滑动摩擦,因而产生大量热量,牙齿磨损快、寿命短,同时也直接减小了电钻主轴的扭矩,相对降低了电钻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动摩擦式振动冲击发生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用于产生冲击振动功能的两齿盘端面中间,均布若干滚柱或钢球,其中一个齿盘仍为端面鼠牙齿结构,另一齿盘端面周向均布若干长槽和球坑,长槽和球坑其截面为圆弧形状,与滚柱或钢球曲率相同,用于安放滚柱或钢球,长槽和球坑的深度超过滚柱或钢球直径,起到滚柱或钢球保持架的作用。此盘定义为轴承盘,滚动部件滚柱和钢球在轴承盘上安装排列方式有:
在轴承盘端面周向均布的若干个长槽和球坑中,一排长槽安放滚柱,相邻一排球坑安放钢球。
在轴承盘端面周向均布的若干长槽和球坑中安放同一种单个滚柱和多个钢球。
在轴承盘端面周向均布的若干长槽中,将滚柱或钢球单个或多个共同混合安放在同一个长槽中。
轴承盘和齿盘分别压配合或用键固定在电钻外壳和主轴上,滚柱和钢球安放在两盘端面中间,当钻孔工作时,由于主轴受力向上位移,带动齿盘向上位移,从而使齿盘端面鼠牙齿与滚柱和钢球接触,滚柱和钢球又与轴承盘端面长槽和球坑底部接触,同时电钻主轴处于旋转状态,因而带动齿盘旋转,这就使旋转的齿盘与固定不动的轴承盘上安装的滚柱和钢球与齿盘端面鼠牙齿产生相对旋转运动,由于鼠牙齿为凹凸牙齿状,因而齿盘即带动电钻主轴产生轴向冲击振动,且齿盘和轴承盘与滚柱和钢球之间的相对运动均为滚动摩擦,其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轴承盘与齿盘中间加入了滚动部件,电钻在工作时,产生冲击振动功能的两齿盘由原强烈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部件间的相互滚动摩擦,降低了摩擦系数,减少了牙齿磨损,使电钻寿命提高,同时摩擦热量减少,电钻主轴扭矩增大,相对提高了电钻功率,相对减少电能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中:1轴承盘、2滚柱、3齿盘、4键、5电钻主轴、6电钻外壳。
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中:1轴承盘、2滚柱、3齿盘、4键、5电钻主轴、6电钻外壳、7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工作原理:该形式滚动冲击装置由1轴承盘、2滚柱、3齿盘、4键、5电钻主轴、6电钻外壳组成(详见图1)
齿盘(3)用键(4)与电钻主轴(5)压配合固联,轴承盘(1)则紧压配合在电钻外壳(6)内孔中,滚柱(2)安装于轴承盘(1)与齿盘(3)端面之间。当电钻开始工作,电钻主轴旋转并受到钻头轴向F力作用,在键(4)的作用下,电钻主轴(5)与齿盘(3)一起旋转,电钻主轴(5)在钻头轴向力F作用下能够轴向位移一定距离,同时带动齿盘(3)轴向位移,直到齿盘(3)端面的鼠牙齿与滚柱(2)接触,滚柱(2)也与轴承盘(1)端面槽底部接触时,轴向受力达到平衡,电钻主轴(5)不再位移。又由于齿盘(3)的旋转,其端面鼠牙齿与安装在轴承盘(1)上的滚柱(2)相互运动的作用,电钻主轴(5)必将做轴向的冲击振动运动,即实现了冲击电钻主轴(5)的冲击振动功能。由于齿盘(3)和轴承盘(1)与滚柱(2)之间的相对运动均为滚动摩擦,因此滚动冲击装置功能得以实现。
图2工作原理:该形式滚动冲击装置由1轴承盘、2滚柱、3齿盘、4键、5电钻主轴、6电钻外壳、7钢球组成(详见图3)
该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混合使用了滚柱(2)和钢球(7)的组合,单个、多个滚柱(2)和钢球(7)可均匀混合排列,起到承力、滚动摩擦作用。该实施例的运动过程、工作原理、达到性能、功效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姣娥,未经牛姣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1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味产生输出装置
- 下一篇:教学用太阳能灶演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