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1787.8 | 申请日: | 2009-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9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云贵 |
| 地址: | 133001***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插接 结构 理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理疗床以床型构架作为基本结构,主垫安装在床型构架上以对使用者身体的上部分进行热敷,以及辅助垫安装在床型构架上以对使用者身体的下部分进行热敷以使当使用者处于躺在主垫和辅助垫上的状态时,其可以获得热敷效果,指压效果和远红外射线辐射产生的效果。这时,理疗床具有某种安装到主垫上的理疗单元,以及依靠驱动单元使理疗单元可以在主垫内部往复运动,以使当使用者躺在主垫上时,可以通过位于使用者身下的理疗单元对使用者的包括颈椎和腰椎的脊柱区进行理疗。
当使用者使用当前的理疗床时,使用者躺在理疗床上,理疗床可以根据控制箱内存储的程序可以自动地理疗使用者的脊柱区。这样,目前理疗床受到最广泛的应用而且一直在进行改进以适用于治疗使用者的脊柱区。
但是,当前的理疗床中床体,由于床体的框架比较长,将理疗床包装后的体积会比较大,运输时会增加成本以及带来很多不便。
综上所述,当前需要一种新的理疗床的床体结构,解决理疗床包装后体积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解决了当前理疗床包装后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包括床框和床框插接部,通过所述床框插接部将所述床框进行连接和固定,组成整个床体框架,所述床体框架形成四角形的封闭形状。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床还可包括,所述床框插接部包括床框连接件,两个所述床框是通过所述床框连接件进行插接和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床还可包括,所述床框插接部进一步包括金属连接件;在通过所述床框连接件进行插接和固定的两个床框中,沿着插接方向的垂直方向嵌入所述金属连接件,对连接后的两个床框进行加强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床还可包括,所述床框插接部还包括转角连接件,通过所述转角连接件对两个床框进行插接和固定,以形成床体框架的转角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理疗床还可包括,所述床框插接部进一步包括转角支撑架;在所述转角结构中沿着插接方向的垂直方向嵌入所述转角支撑架,对该两个床框连接后形成的床体框架的转角结构进行加强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减小了理疗床体的框架长度,解决了当前理疗床包装后体积较大的问题,便于运输以及降低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床框插接后嵌入金属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床体框架的转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是:在理疗床的床体框架中采用插接结构,将较长的床体框架减短,通过插接结构将其连接起来,解决了当前理疗床包装后体积较大的问题,同时减小了拆卸后的包装尺寸,方便了减小了包装的理疗床的运输以及降低了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如图1所示,包括床框和床框插接部等,通过床框插接部将床框进行连接和固定,组成整个床体框架,所述床体框架形成四角形的封闭形状,以便能够在其上收纳内装有各种器具以及附属品的主垫子和辅助垫子。
所述床框插接部可以包括床框连接件、金属连接件、转角连接件和转角支撑架等,其中,
如图2所示,床框可以包括多个,例如,其中两个床框是通过所述床框连接件进行插接和固定;可以沿着插接方向的垂直方向,在其中嵌入所述金属连接件,对连接后的两个床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固定,增大其连接后的承受强度。
如图3所示,在理疗床的床体框架的转角处,通过所述转角连接件对两个床框进行插接和固定,以形成床体框架的转角结构;也可以沿着插接方向的垂直方向,在其中嵌入所述转角支撑架,对该两个床框连接后形成的床体框架的转角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固定,增大其连接后的承受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接结构的理疗床还可包括两个腿框架。所述腿框架与以往的产品不同,整体形成四角形的封闭形状,且最好在其内部形成补强构件。
所述腿框架形成为四角形的封闭形状是因为比起开放形其强度更大,通过所述补强构件进一步补强其支撑强度。另外,所述腿框架在其底面部直接与室内接触,最好形成为只有其两侧终端部与室内地面接触。并且,所述腿框架最好相对于使用者躺下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17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