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耵聍钩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0499.0 | 申请日: | 2009-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89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盛林 |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 地址: | 266033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耵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对现有医疗器械中的耵聍钩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耵聍钩是在耳科治疗过程中主要用于取出外耳道中的团状异物。在取出团状异物过程中有时伴有稀薄分泌物,需要先用吸引器将外耳道中的稀薄分泌物吸出并清理干净,使视野清楚,然后再用耵聍钩取出团状异物。在此过程中,需要调换耵聍钩和吸引器,治疗过程长,效率不高,患者感到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耵聍钩,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换耵聍钩和吸引器,治疗过程长,效率不高,患者感到不适等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耵聍钩,包括钩子、钩体和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和手把内设有一条通风道,所述通风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设在所述手把端部,所述出口设在所述钩体末端。
所述出口设在所述钩子上部的所述钩体末端。
所述通风道孔径范围为0.3~1.0mm。
所述手把形状为六棱柱,或者为圆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将手把端的通风道进口连接吸引器软管,通风道出口设在所述钩子上部的钩体末端,治疗时,可以用耵聍钩吸引稀薄分泌物,保持视野清楚,还可以用耵聍钩取出团块状异物,无需调换耵聍钩和吸引器,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为患者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耵聍钩的结构图。
1、钩子;2、钩体;3、手把;4、通风道;4-1、进口;4-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钩体2和手把3内设有一条通风道4,所述通风道4具有进口4-1和出口4-2,所述进口4-1设在所述手把3端部,所述出口4-2设在所述钩子1上部的所述钩体2末端。所述通风道孔径范围为0.3~1.0mm。在本实施例中,孔径为0.6mm。手把3形状为圆棒形,表面制有防滑的花纹,这样便于握持。
治疗时,将手把3端的通风道4的进口4-1连接吸引器软管,这样可以一面用耵聍钩吸引稀薄分泌物,保持视野清楚,还可以用耵聍钩取出团块状异物,无需调换耵聍钩和吸引器,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为患者带来了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盛林,未经刘盛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4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纹透气抑菌护乳垫
- 下一篇:电焊防护罩用电子光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