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频去抖设备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12187.8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5/14 | 分类号: | H04N5/14;H04N5/4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频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及视频信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器显示隔行电视信号的需要,而市场上相应的产品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随着液晶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液晶显示器作为视频接收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视频源为逐行的VESA信号则显示效果非常理想,而实际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要求将摄像头等设备产生的隔行电视信号送到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这样就需要对隔行电视信号进行处理后送给液晶显示器,而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就会出现显示效果不佳的情况,常见的现象是噪点多,图像抖动(静态图像上下跳,动态图像边缘跳动)等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电视信号数字化(解码)电路处理不好,出现数字化后偏差太大,造成图像忽明忽暗给人感觉图像在抖动;第二,由于电视信号为隔行信号,而液晶显示器需要的信号一般为逐行信号,而且场频也不同,这样如果直接把隔行信号奇偶场“拼接”成逐行信号,由于相邻两场的时间差表现为运动对象在平面空间上的位置差,因而当画面运动,特别是在水平方向上快速运动时就会在物体轮廓周围出现明显的参差不齐的现象,使人感觉图像抖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视频去抖设备及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噪点多,图像抖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视频去抖设备,其特殊之处是:包括视频信号解码电路、视频转换电路、液晶屏驱动电路、I2C总线控制单元以及至少三片随机存储器;所述I2C总线控制单元用于视频信号解码电路的初始化,所述视频信号解码电路用于将输入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并送入视频转换电路;所述视频转换电路对转换后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奇偶场拼接处理及调度,所述三片随机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拼接处理后的数字视频信号,所述液晶屏驱动电路用于将视频转换电路处理后的数字视频信号送入液晶屏。
上述存储器的数量为4个RAM,所述视频转换电路(U2)还要对转换后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平滑处理。
上述视频去抖设备包括先进先出存储器,所述先进先出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频信号解码电路转换后的数字视频信号并将该信号送入视频转换电路。
上述I2C总线控制单元为I2C总线控制器;所述视频转换电路、液晶屏驱动电路、I2C总线控制单元和先进先出存储器由FPGA芯片实现。
上述I2C总线控制单元为I2C总线控制单片机;所述视频转换电路、液晶屏驱动电路和先进先出存储器由FPGA芯片实现。
一种实现视频去抖的方法,其特殊之处是,包含如下步骤:
1)通过I2C总线控制单片机初始化视频解码电路;
2)将原始的输入视频信号通过视频解码电路进行数字化后送入视频转换电路中;
3)通过视频转换电路对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进行奇偶场拼接处理;
4)将拼接后的视频信号送入随机存储器进行调度,所述调度过程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41)将第一帧视频信号写入第一片RAM即RAM1;
42)将第二帧视频信号写入第二片RAM即RAM2;从第一片RAM中读出第一帧视频信号并显示;
43)将第三帧视频信号写入第三片RAM即RAM3,继续从第一片RAM中读出第一帧视频信号并显示直至其显示周期结束;
44)从第二片RAM中读出第二帧视频信号并显示;继续将第三帧视频信号写入RAM3直至写入完毕;
45)继续从第二片RAM中读出第二帧视频信号并显示直至其显示周期结束;将第四帧视频信号写入第一片RAM即RAM1;
46)三片RAM循环以上写入和读出步骤,直至送入视频转换电路的视频信号通过三片RAM的调度显示完毕。
上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原始的输入视频信号通过视频解码电路进行数字化后送入先进先出存储器FIFO暂时存储,然后送入FPGA芯片的视频转换电路中。
一种实现视频去抖的方法,其特殊之处是,包含如下步骤:
1)通过I2C总线控制单片机初始化视频解码电路;
2)将原始的输入视频信号通过视频解码电路进行数字化后送入视频转换电路中;
3)通过视频转换电路对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进行奇偶场拼接处理;
4)将拼接后的视频信号送入随机存储器进行调度,所述调度过程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21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的无刷电动机差速器总成
- 下一篇:公交车扶手连接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