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数码相机预拍功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9672.X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巩国樑;郑龙周;曹再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385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数码相机 功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数码相机,特别涉及一种实现数码相机预拍功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家用数码相机在拍摄运动中的图像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常常会对错过的精彩镜头和所拍图像出现的重影而遗憾。如果采用预拍功能专门针对不容错过的精彩瞬间在进行正式拍摄前进行预拍,从而记录正式拍摄前的一段时间的影像,在正式拍摄的图像出现失误或误差时,可以利用预拍时记录的图像来代替,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竞争能力。
因此,如何进一步拓展数码相机的使用范围及完善其使用功能,是该领域技术人员不断研究开发的新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易于操作的实现数码相机预拍功能的方法,实现对运动中图像的辅助拍摄功能,从而减少拍摄难度,增加用户满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数码相机预拍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包括:
步骤一:开启预拍功能;
步骤二:相关设置选择:根据要拍摄的对象情形,选择预拍图像大小,预拍时间间隔,预拍图片数量各项参数的选择;
步骤三:预拍开始:预览模式下,按下快门1,实现SH1,相机在对焦测光动作后进入预拍功能;
步骤四:预拍:相机根据预拍设置进行预拍图像;
步骤五:拍照:按下快门1,实现SH2拍照后,结束预拍;
步骤六:自动回放:拍照结束后自动显示拍照所得图片,且向前浏览预拍图像;
步骤七:预拍图像的保存与删除:向前浏览预拍图像并选择保留或删除该图像;
步骤八:返回预览模式:结束预拍回放,返回预览模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少用户拍摄运动中图像的抓拍难度,在拍摄运动中图像时开启预拍功能,当拍摄结束时,用户如果不满意得到的拍摄图像,可以进一步翻看预拍时相机所拍摄的图像,并且有选择性地保留预拍时存储的图像信息。准确把握预拍功能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预拍间隔时间及选择预拍时存储预拍图像的大小,提高分辨力等。该方法操作简单、设计合理;随着数码相机整体拍摄能力的逐步增强,带预拍功能的数码相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预拍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预拍操作用数码相机按钮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实现数码相机预拍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包括:
步骤一:开启预拍功能;
步骤二:相关设置选择:根据要拍摄的对象情形,选择预拍图像大小,预拍时间间隔,预拍图片数量各项参数的选择;
步骤三:预拍开始:预览模式下,按下快门1,实现SH1,相机在对焦测光动作后进入预拍功能;
步骤四:预拍:相机根据预拍设置进行预拍图像;
步骤五:拍照:按下快门1,实现SH2拍照后,结束预拍;
步骤六:自动回放:拍照结束后自动显示拍照所得图片,且向前浏览预拍图像;
步骤七:预拍图像的保存与删除:向前浏览预拍图像并选择保留或删除该图像;
步骤八:返回预览模式:结束预拍回放,返回预览模式。
预拍功能的实现:在预拍功能开启后,相机的拍照顺序将由原先的预览模式、拍照模式、预览模式,变换为预览模式、预拍模式、拍照模式、预览模式。
具体操作是在用户轻按下1,实现SH1时,相机将由现在的预览模式切换到预拍功能。当用户按下1到底,实现SH2拍照时,相机将由预拍模式切换到拍照模式。拍照结束后,相机自动由拍照模式切换到预览模式。
预拍模式中,相机将每隔很短的时间自动记录一张图像信息,并将其存储在相机存储设备中,拍照结束后自动显示拍摄结果,且提示向前浏览预拍照片,提示预拍照片的保留和删除。预拍时,预拍照片的时间间隔,图像大小,图像数量等均可选择。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实现数码相机预拍功能的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9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源管理监测软件系统的实验平台
- 下一篇:面向设备的编程技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