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写输入光笔及具有该手写输入光笔的光学触控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309280.3 | 申请日: | 2009-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3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淳;何鸿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写输入 光笔 具有 光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写输入光笔及具有该手写输入光笔的光学触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内,传统的手写输入方式为在具备触摸功能的显示屏上,利用金属或塑料的手写笔在该显示屏上进行书写,该显示屏识别该手写笔的书写轨迹,进而达到手写输入的目的。但,这样以物理接触的方式进行手写输入,容易使该显示屏损坏。
目前,一种新兴的光学触控方式被发展起来。该光学触控方式为采用一个手写输入光笔于一个手写板区域内投影光点,并利用该手写输入光笔书写欲输入的文字或者图形,然后,利用一个侦测设备对光点的轨迹进行记录,通过运算得到与该光点的移动轨迹相一致的文字或者图形,进而实现手写输入。由于在这种光学触控方式中,该侦测设备只对光点的移动轨迹进行记录,因而无需与显示屏进行物理接触而慢慢取代传统的手写输入方式。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手写输入光笔及具有该手写输入光笔的光学触控系统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手写输入光笔,其包括:一个外壳、一个红外光源、一个会聚镜片以及一个笔头。该笔头包括一个位于该外壳内的收容端及与该收容端相背且位于该外壳外的一个书写端,该笔头开设一个自该收容端向该书写端贯穿该笔头的通孔。该会聚镜片设置于该收容端。该红外光源位于该外壳内并用于发射红外光线。该会聚镜片用于将该红外光线会聚以使该红外光线穿过该通孔并投射至该书写端。
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其包括上述手写输入光笔及一个红外摄像模组。该手写输入光笔用于经该书写端投射一个红外光点。该红外摄像模组用于摄取该红外光点的移动轨迹。
所述的手写输入光笔及光学触控系统通过书写端在手写区域进行书写,同时,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线经会聚镜片投射在该书写端以形成红外光点,实现了光点的形成,进而实现了光学触控输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写输入光笔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手写输入光笔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光学触控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光学触控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具体介绍。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手写输入光笔100包括:一个外壳10、一个红外光源20、一个会聚镜片30以及一个笔头40。
该外壳10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如圆筒状或方筒状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为圆筒状结构。外壳10内部形成容置空间12,该容置空间12用于容置该红外光源20及该会聚镜片30。外壳10的材料可选自金属或塑料。
该红外光源20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发射红外光线,比可见光提高了光线的可侦测性,以提高侦测设备的侦测准确率。红外光源20包括发光体22及引脚24。该发光体22发射红外光,引脚24与发光体22电连接并用于与手写输入光笔100的电源(图未示)相连。
该会聚镜片30为新月形的凸透镜,其设置于红外光源20的出光光路上。会聚镜片30包括用于会聚光线的有效光学部32以及位于该有效光学部32周围的支撑部34。该支撑部34用于将会聚镜片30固定在容置空间12内。本实施方式中,该支撑部34为围绕有效光学部32周缘的环形支撑部。
有效光学部32包括光学凸面32a及与光学凸面32a相背的光学凹面32b,光学凸面32a比光学凹面32b更远离红外光源20。本实施方式中,会聚镜片30的材料为容易成型的塑料。
该笔头40为阶梯形的圆柱状结构。笔头40包括一个位于该外壳10的容置空间12内的收容端42及与该收容端42相背且位于该外壳10外的一个书写端44。笔头40开设一个自该收容端42向该书写端44贯穿该笔头40的圆形通孔46。笔头40可通过粘胶固定在外壳10的容置空间12上。笔头40的材料可选自不透光的塑料来遮挡其它杂散光以提高红外光源20发射光的侦测性。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笔头40的材料为可透光的材料,也可在通孔46的内壁及笔头40的外表面上均涂上黑漆以达到遮挡其它杂散光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92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藏药组合物在制备戒酒药物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