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8904.X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3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扩展硬盘的主机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脑主机中,用于放置硬盘的位置往往不多,使得主机对于可扩展的硬盘数量有了局限性,特别是在一些先前本来就进行过升级的主机上,想增加硬盘的数量可是由于硬盘的放置位置的数量限制而不能实现。
然而,一般的主机机箱内,在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插槽的位置处却是很空,特别是当PCI插槽未被完全插满的情况下,就会留下一个比较大的利用空间。但是,一方面在机箱上没有预设用于固定硬盘的螺孔,另一方面没有一个能通用于承载2.5英寸和3.5英寸硬盘的托架,从而使得在主机机箱内很难任意进行硬盘的扩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扩展硬盘的主机结构。
一种主机结构,其包括机箱、托架及硬盘;所述机箱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上侧板、后侧板、下侧板及左侧板,在所述前侧板、上侧板、后侧板、下侧板及左侧板上均开设有第一螺孔组;所述托架用于承载所述硬盘,该托架包括承载座及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座的支脚,所述支脚上开设有一组与第一螺孔组相对应的第二螺孔组;所述硬盘分为第一硬盘和第二硬盘,所述承载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硬盘的第三螺孔组和用于固定第二硬盘的第四螺孔组。
本发明提供的主机结构通过在机箱上开设有多组用于固定托架的第一螺孔组,并在托架上开设有一组与第一螺孔组相对应的第二螺孔组;另外还在托架上开设有固定第一硬盘和第二硬盘的第三螺孔组和第四螺孔组,从而使得主机机箱内能扩展多个硬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主机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主机结构中的托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主机结构内扩展多个硬盘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主机结构10,其包括机箱11、硬盘12、托架13及多个螺钉14。
所述机箱11长方体框架结构,其用于收容主板、电源、风扇(图未示)及硬盘13等器件。所述机箱11包括一前侧板111、一上侧板112、一后侧板113、一下侧板114及一左侧板115,所述前侧板111、上侧板112、后侧板113及下侧板114相互连接形成矩形框体,所述左侧板115将框体的一端封闭。在所述前侧板111、上侧板112、后侧板113、下侧板114及左侧板115上都开设有第一螺孔组116。所述第一螺孔组116包括四个呈长方形状排列的螺孔,且所述第一螺孔组116的尺寸间距为130mm×116mm。
所述硬盘12分为第一硬盘121和第二硬盘122。所述第一硬盘121为2.5英寸硬盘,其长宽尺寸为100.2mm×70.0mm。所述第二硬盘122为3.5英寸硬盘,其长宽尺寸为147.0mm×101.6mm。所述第一硬盘121和第二硬盘122的底部都设有用于固定的螺孔,在第二硬盘12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进一步固定的螺孔。
所述托架13用于承载所述硬盘12,其包括承载座131及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座131的四个支脚132,所述支脚132上开设有与第一螺孔组116相对应的第二螺孔组132a,所述第二螺孔组132a包括四个呈长方形状排列的螺孔,且所述第二螺孔组132a的尺寸间距也为130mm×116mm。
所述承载座131包括一基板131a、两个第一侧壁131b及一第二侧壁131c,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31b相互平行的垂直固设于基板131a边缘,所述第二侧壁131c垂直固设于基板131a另一边缘且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131b之间,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31b之间的间距为103.61mm,所述第二侧壁131c所在的边缘与其相对的边缘的间距为1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8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林废弃物发酵生产生物油脂的方法
- 下一篇:免疫调节肽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